1999年11月15日 702团新作战指挥中心
晨雾还未散尽,三辆迷彩涂装的\"酷路泽\"指挥车已停在新建成的灰色建筑前。
叶修正了正领口的中校领章,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星徽——这是全集团军最年轻的团长标志。
\"报告团长!工程验收完毕!\"作训参谋小跑过来,作训靴在水泥地上踏出清脆的声响。
他手里捧着的文件夹中,最后一张验收单上盖着总装某研究所的鲜红印章。
叶修抬头望向这座三层楼高的方形建筑。外墙上密布着菱形的电磁屏蔽层,屋顶的卫星天线阵列在晨光中泛着冷光,像一头蛰伏的钢铁巨兽。
军乐队突然奏响《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叶修转身,看见集团军李军长的车辆缓缓驶入营区,车头插着的军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好一个'陆上旗舰'!\"李军长下车时,目光立刻被建筑外墙的电子战防护层吸引。
这位参加过南疆作战的老将伸手抚过墙面,指尖在特殊涂层的波纹上停留:
\"这工艺,跟海军最新驱护舰上的雷达吸波材料一样?\"
\"报告首长!\"叶修立正敬礼,\"是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提供的改进型。\"
t师陈师长笑着插话:\"军长,你眼前这位叶团长,可是拿着张老将军的批条,从海军手里'抢'来的材料。\"
一行人走进大厅,头顶的环形LEd屏正播放着指挥中心建造过程的延时摄影。
画面里,工程兵们冒着暴雨浇筑地基的场景,与99年大阅兵时导弹方阵通过的镜头交替闪现。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汽车连车库。\"高副团长轻声感叹,手指拂过走廊墙上的老照片——
那些59式坦克在车库中保养的历史画面,被精心保留在了新建筑的记忆角。
主控室的门禁系统发出\"滴\"的识别声。随着液压门缓缓开启,集团军参谋们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直径二十米的圆形大厅。
六块弧形显示屏组成360度全景战场视图,正中央的立体沙盘正在投影出黄海某海域的等比例模型。
十二个作战席位呈同心圆排列,每个席位前都配备着带有三防功能的触控终端。
\"这布局......\"李军长快步走向中央指挥席,作训服擦过扶手时发出沙沙声响,\"跟我在青岛基地见过的驱逐舰指挥舱简直......\"
\"一脉相承。\"叶修接过话头,按下控制台上的银色按钮。
沙盘上方立刻浮现出北斗卫星的轨道示意图,\"海军吴司令员特批我们参考了'深圳舰'的cIc设计。\"
作战参谋开始演示系统功能。当代表防空火力的蓝色光锥与模拟巡航导弹的红色轨迹在屏幕上相撞时,陈师长突然指着某个角落:\"这个数据融合速度,已经超过军区一级指挥所了!\"
\"用的是国产'战神-2000'芯片组。\"俞青姝的声音从后排传来。
“实际上经过扩展,可以承担军师级别的战役指挥能力”!
她今天特意穿了常服,专业技术上尉的肩章在将星云集中显得格外清新,\"单机运算速度每秒1.2亿次,比我们去年在国防科大用的进口设备快三倍。\"
在电子设备机房,李军长驻足在一台冰箱大小的黑色机柜前。
机箱侧面喷着\"银河-III军用改进型\"的字样,散热孔里透出淡蓝色的光。
\"想不到啊!\"老将军拍着机柜,震得顶盖上的保密警示牌微微晃动,\"咱们陆军也能用上超级计算机了!\"
叶修打开检修门,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国产芯片组:\"精简指令集架构,专门优化了战场态势预测算法。\"他指向某个模块,\"这是仿制鹰酱'宙斯盾'系统的火控解算单元,不过我们用了......\"
\"用了我所硅晶圆厂的新工艺。\"站在角落的微电子专家突然插话。
这位戴着厚镜片的研究员,工作服上还带着上海某洁净室的静电尘,\"线宽0.35微米,良品率已经达到......\"
他的话被突如其来的警报声打断。主屏幕闪烁红光,弹出一条加密信息:\"南军二号过顶,10分钟后进入最佳侦察窗口\"
所有人涌回主控室。操作员快速键入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