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融合接口
芯片突围:与上海某晶圆厂合作开发专用信号处理ASIc芯片
人才矩阵:在西安、成都建立两个SAR技术培训中心
当他站在工厂顶楼的雨中,望着跑道尽头正在试车的新发动机喷出的蓝焰,忽然想起一个月前长江大堤上那个浑身泥浆的小战士。
那孩子仰头望着掠过的轰-6时说:\"有了这天眼,再大的洪水也冲不垮咱啦!\"
回到首都的第三天,叶修被请进一间没有窗户的会议室。
长桌尽头,白发苍苍的航天专家推来一份标着\"绝密·伽利略\"的文件:
\"根据你们提供的SAR数据,我们重新评估了某型导弹的末制导方案...\"
走出大楼时已是深夜。秋雨中的长安街华灯如练,叶修在口袋里摸到一枚从轰-6上拆下的旧铆钉——
林总工说是1965年苏联原厂件。这枚曾经托起原子弹的金属,如今静静躺在他掌心,冰凉而沉重。
他忽然明白,自己书写的从来就不只是一份技术报告。
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背后,是这个民族用最笨拙又最智慧的方式,在暴雨中为自己点亮的星火。
从长江的浊浪到戈壁的风沙,从老迈的\"六爷\"到图纸上的新锐无人机,每一步跋涉都在重塑这片土地与世界对话的底气。
办公室的灯光又亮到天明。当叶修最后审阅报告时,特意在结尾加了一段未加密的文字:
本次任务中,民营企业提供的热管理方案使雷达连续工作时间提升40%,建议纳入《军民两用技术转化目录》第3.7章。
晨光透过窗帘时,他听见楼外响起熟悉的轰鸣——那是某型验证机在进行高空测试。叶修没有抬头,但嘴角微微扬起。
他知道,在某个尚未命名的档案里,今天的一切终将成为另一段传奇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