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训股的台历翻到了四月。
叶修靠在椅背上,难得享受了片刻清闲。窗外传来新兵连的口号声,比一个月前整齐多了。
特别是那个林小满,现在已经能标准地喊出\"一、二、三、四\",声音洪亮得像个老兵。
他翻开年度训练计划,目光落在下周的安排上:长途运输整备。
作为重装团,702团每年都要进行两次大规模装备机动演练,将主战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通过铁路和公路转运至数百公里外的训练基地。
这本是例行公事,但今年不同——那些刚完成信息化改造的\"科学怪人\"们将首次离开车场,面临真正的考验。
\"叶参谋,运输协调会五分钟后开始。\"作训参谋小李探头进来,手里抱着一摞文件,\"各营连的主官都到了,不过......\"他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
\"司令部那边派了周高参来'指导工作'。\"小李压低声音,\"听说他对我们的信息化改造很有意见。\"
叶修点点头。周高参是团里有名的\"老派\",坚信坦克就该是纯粹的钢铁巨兽,对往里面塞电子设备的行为深恶痛绝。
会议室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叶修刚刚踏入会议室,一股凝重而又压抑的氛围便如潮水般向他涌来。
他的目光迅速扫过会议室的左右两侧,左边是各营连长和技术骨干们,他们面前摆放着笔记本电脑和各种图表,屏幕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而右边则是以周高参为首的司令部人员,他们的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清一色的纸质笔记本和钢笔,给人一种严谨、传统的感觉。
这两派人马虽然同处一室,但却泾渭分明,仿佛中间有一条看不见的界线将他们隔开。
\"既然大家都已经到齐了,那么我们就正式开始吧。\"团长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回荡,他环视了一圈,最后将目光落在了叶修身上。
\"这次长途运输任务对于我们团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对我们信息化改造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验,也是展示我们团队实力的绝佳机会。叶参谋,下面就请你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方案吧。
叶修站起身,打开投影仪。屏幕显示出整个运输路线的三维地图,上面标注着十几个闪烁的光点。
\"基于新安装的战场感知系统,我们首次实现了运输全程可视化监控。\"
他点击键盘,画面切换到每辆坦克的实时状态界面,\"每台主战装备都安装了定位装置和健康监测传感器,指挥中心可以随时掌握其位置和机械状态。\"
\"花里胡哨!\"周高参突然打断,\"我当兵三十年,靠一幅地图和一个电台就能完成运输任务。
现在搞这么多屏幕,打起仗来电力中断怎么办?系统崩溃怎么办?\"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叶修注意到林小满坐在角落,手指在笔记本电脑上飞快敲击,眉头紧锁。
\"周高参的担忧很有道理。\"叶修平静回应,\"所以我们保留了全套传统指挥手段,信息化系统只是辅助。
事实上,\"他调出一张对比图,\"上个月3营使用新系统进行连级运输演练,效率提升了40%,故障发现时间缩短了85%。\"
\"数据可以造假,战场上可没第二次机会!\"周高参冷哼一声。
\"那就让实战来检验吧。\"团长一锤定音,\"叶参谋负责信息化指挥系统,周高参监督传统流程,各营连做好两手准备。散会!\"
人群陆续离开时,林小满悄悄凑到叶修身边:\"参谋,我能说句话吗?\"
叶修示意跟上,两人走到走廊尽头。
\"我在开发一个装备健康监测系统。\"林小满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波形图和代码,\"能提前预警潜在机械故障。但需要接入主控系统,司令部那边一直不批......\"
叶修仔细查看那些代码。系统通过分析发动机振动频率、油压波动等参数,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思路相当精巧。
\"你测试过了吗?\"
\"只在3-2-6号车上偷偷试过。\"林小满咬了咬嘴唇,\"上周它成功预测了右侧变速箱的轴承磨损,比实际故障提前了26小时。\"
叶修沉思片刻:\"运输期间你跟我车,带上这个系统。但记住——只是'测试'。\"
林小满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