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阮有镒跪在将台上,泣血哀求诸兵出动。
没用。
明军推迟进攻,固然给阮氏扩军备战争取了时间,但是他们的经济彻底拖垮了。
要是明军再等一等,说不得他自己就崩溃了。
阮有镒好话说尽依旧无用,只能领着千余亲卫杀向港口。
迎面一阵炮击。
是阮氏炮手们遗留的大炮与弹药。
炮击刚停,明军发动了冲锋。
西方,东吁王朝的首都白古城城门洞开,大队军兵鱼贯出城。
周围的各族人又反了。
东吁王莽应龙时期为了扩大领土,连年对外用兵,大批青壮被征服兵役和劳役,以致稻田荒芜,农业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死于战争、饥馑、疫病的不计其数。
大明嘉靖四十三年,白古周边百姓趁莽应龙远征暹罗后方空虚之际造反。
造反被镇压,火种一直在流传。
他隆继位,不但息兵停战,大力恢复经济,还和和兰、因戈南大力通商,甚至让这两家建了分公司。
本来持续下去的话,东吁肯定能恢复强盛的。
奈何,大明灭了郑氏恢复了交趾行省,而云南交趾沿边驻扎重兵。
他隆很慌。
东吁下属的木邦、孟养、孟密等地都曾经是大明的宣威司,毫无争议的大明领土。
山高路远,穷乡僻壤,这是大明人的看法,对东吁来说都是难以舍弃的膏腴之地。
何况国土这玩意,只有嫌少的,哪有嫌多的大如大明,不也在实力允许的时候不断扩张嘛。
被迫扩充军备。
扩军就要征发青壮,派出去还要民夫运输补给,而衣食住行就没有不花钱粮的,这一切都是百姓承担。
这次造反规模不大,但是他隆知道,民间承受力已经到了临界点。
而此时,他才征发了三十万兵而已。
注意,是征发。
没有安家费,一点点军饷。
吃饭与兵甲才是大头,而且是持续性消耗。
难以承受之重。
其实不只东吁,其他国家同样有此感觉。
大明露出獠牙,各位国王觉都睡不着。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皇帝叉着腰,得意洋洋地说道。
“爹,那为什么不把军队数量翻一番呢”太子问道。
“没钱。”皇帝没好气地说道。
“天子富有四海,怎么会没钱呢”太子问道。
“那你把你压岁钱拿出来,我带你出去吃好吃的。”皇帝说道。
太子不满地说道“爹骗小孩子钱,迟早要倒霉。”
皇帝摊开手,道“你看你都不用钱,依旧舍不得自己的压岁钱,那百姓们吃喝拉撒天天用钱,你还把他们口袋里的钱掏走了,你不倒霉谁倒霉”
“那士绅豪强怎么肯老老实实缴税的”太子再生疑惑。
“缴税的钱相对于他们的身家,不足以逼迫他们造反,懂”皇帝回道。
“那把税率提高,逼他们造反,然后他们的钱就都是朝廷的钱了”太子兴奋地说道。
确认了,就是亲生的。
皇帝欣慰地说道“战乱一起,百业凋敝,民生残破,损失会比抢到的更多,不划算,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不能这样干。”
就在皇帝循循善诱时,吴宗达走了过来,拜道“陛下,试卷审阅完毕,进士名单已拟定,请圣裁。”
皇帝接过名单,看了名单里有交趾北隅考生,便没发表意见。
南北榜案为什么闹的那么大
至北宋末年,北方失落胡虏之手,不沐王化数百年,人心离散,太祖复故土易,收人心却难,南北榜案就是北方士人的心理反应。
而且从国家来说,取仕也当注重地域平衡。
这就是宣宗定下会试分南、北、中三地定额取士的原因。
皇帝暗定北隅、交趾名额,也是这个考虑。
北隅交趾教授们“看,我们有进士了,大家要好好学习,争取有朝一日东华门唱名,好为皇帝尽忠。”
学子百姓“好”
大体就这么个思路。
至于接下来的殿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又不是以前分翰林六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