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
“臣已经做了计划,请陛下过目。”李佳诚毕恭毕敬地递上奏折。
皇帝接过放在桌子上,没看,说道“卿的才干,朕深信不疑,但是卿想没想过,孔家已经成了儒学象征之一。
你对孔家动手,必然非议重重,甚至有人刺杀,但有波折,身败名裂,难免重蹈李贽覆辙,你可有心理准备。”
“臣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李佳诚借用李贽的遗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皇帝问道“卿真要踏上这条不归路”
“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李佳诚再用李贽。
万历三十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等人攻讦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将其逮捕,并焚毁他的著作。
李贽入狱后,依旧坦然,后来听说朝廷要押解回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
三月十五日,李贽留下一偈“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以剃发为名,夺下理发师的剃刀割断自己的喉咙而死。
皇帝敲着奏折沉吟半晌,道“天地君亲师,伦理道德合法合理的依据,皇权之基础,朕不可能允许你破坏此等观点,你可知晓”
“臣知之。”李佳诚回道“先师未曾批判天地君亲师,而是寻求朝廷助力,以求推行新的法理。
蒙古入主神州,篡改经义,危害极深,尤以三纲为最。
臣巡抚山东,以打击孔氏为手段,重新塑造三纲释义。”
三纲五常始提于东汉马融,东汉礼纬含文嘉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一直以来,三纲都是要求上位者作为下位者的模范,南宋陈普说“国家天下必君父夫先正,而后臣子妇随之而正也。以家国天下之责而言,则君正而后臣正,父正而后子正,夫正而后妇正。自古及今,盖无不然。”
到了元朝,出于统治需要,已经丧失节操的文人提出“为之纲者,为之天也”,进而发展成“三纲之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榜样要克己,主宰则随心所欲,大明皇帝也很难拒绝这种转变。
“陛下所作所为,莫不以身作则,陛下圣明,臣以为重塑三纲之时机以至,待太子长成,天下皆以其为榜样,必不敢昏庸,此乃万世不移之策。”李佳诚说道。
“卿总是如此诚实。”皇帝露出微笑,道“然而天地君亲师不可改,孔圣之位不可动摇,卿可能明白”
“臣明白,暂时只动孔家,不涉及孔子与儒家。”李佳诚答应。
天地君亲师,为中国儒家祭祀的对象,其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传至今已经深入人心。
动摇天地君亲师,就是动摇皇帝的权威,皇帝再开明也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
至于孔子,讲真,皇帝觉得孔子已经不怎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了,但是没有一种更优越且具有普及性的新思想出现前,只能供着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
实际需求,远高于皇帝意志,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偌大的国家没有主导思想,还不得人人称王称霸,那个时候可就太乱了。
就在皇帝要继续和李佳诚密谈时,徐应元在外面叫了一声万岁。
“何事”皇帝问道。
徐应元回道“云南巡抚赵洪范急奏,临安府阿迷州普氏有谋逆之意,请调兵进剿。”
“进来。”皇帝只感觉怒气上涌。
刚刚杀的建虏屁滚尿流,区区一个土知州还想图谋不轨
徐应元进来,递上奏折。
赵洪范视察临安府,代替普名声履职的其妻万彩莲非但不出迎,反而“出戈甲旗帜列数里”,炫耀其武力。
瞧不起巡抚
不,这是恐吓皇帝。
赵洪范的身份代表着皇帝的权威,阿迷州如此做,就是大不敬。
罪该万死。
皇帝把奏折递给李佳诚,问道“赵洪范请求发兵进剿,卿意下如何”
李佳诚看了,道“普名声领兵征战交趾,虽官授总兵,却已经是笼中鸟。
其妻自以为是,行为不恭,当进剿。
臣以为,可调普名声入枢密院,解其兵权,再令黔国公领兵进剿阿迷州。
臣料沐氏必以沐天波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