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而小有身家且觊觎盐利的,则在忙着抢兑银票。
朝廷的信用值得信任。
即将作废的盐引都给兑换,更不要说刚刚发行的银票了。
张胜寒从天津承兑局出来,直奔天津盐场。
只见大门旁边有一间房子,挂着购盐处的招牌,前面排了好长的队伍。
都是盐商派来的,意图搬空盐场的。
这能排的上
张胜寒犹豫时,有小吏迎过来,问道“客官,可是来买盐的”
“是。”张胜寒回道。
“敢问是银票还是盐引”小吏又问。
“银票,打算买十两银子的。”张胜寒回道。
“客官里面请。”小吏躬身伸手邀请。
“那边那么多人”张胜寒还是犹豫。
“盐引跟银票是分开的,不妨事,客官请随我来。”小吏解释了一句,引着张胜寒进了盐场里。
真的堆积如山。
从辽东到交趾,适合开盐场的地方都开了,加上井盐池盐,大明百姓们把自己腌了也绰绰有余。
不过盐场出盐只收银票,一两银子起售,一百二十斤。
其实百姓们没有认识到,朝廷通过盐价固定的做法,把铜钱价值也固化了。
张胜寒买了一千二百斤盐,无需自己买车马,直接找驿站租船走水路,八百里只要五天,运价五两。
也就是张胜寒没想着贩卖,不然自己搞条船,运费能压到两千斤二两。
还是挣个辛苦钱。
但对大部分小商贩,有稳定的辛苦钱就够了,这也是朝廷新盐法的核心所在。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