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简单却不简约。
温老六打的是迂回入阁的主意。
周延儒其实也有这个想法,奈何比温体仁少了些决断。
不行,不能让他得逞。
“陛下。”冯铨出列,道“温侍郎正接待东吁、暹罗、大城三国使者,尚未结束,不宜外放。”
“陛下容禀。”温体仁解释道“三国使者入朝来,臣领之体验王师威风,见识国朝富庶,其已经打算回国,不日陛辞。
此事已经了结。
如今八月,天气渐冷,不宜移民,臣负责此事,正好检阅统计数据,择人多地少之处开始动员,准备各项所需,待开春后出发。”
决定了,散朝就劝那三个家伙回国,一天天东游西逛,浪费时间。
“卿既有腹案,朕拭目以待,交接礼部事务,即刻上任。”皇帝说道。
“臣定不负陛下信重。”温体仁高兴地拜下。
不行,不能落后。
周延儒眼睛一转,出列道“陛下,臣有奏。”
“准。”
“臣研读陛下关于两册论述,获益匪浅,很有感悟。”
先拍皇帝马屁。
想入阁,必须表现出对皇帝的绝对忠诚,而学习皇帝语录,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必非阿谀,而是温故知新
周延儒继续说道“人口,劳力也,有人方能生产,土地才不会荒废。
今国朝恢复交趾一半,又收北隅,而辽东日渐稳定,全复就在将来。
何况天下宽广,土地无数,迟早入大明治下。
臣判断,国朝将来必然是人少地多。
一人从出生到能生产,非得十六年之功,缓不济急。
鼓励人口增长,刻不容缓。
臣以为,可给多生多育之家庭以钱粮医药,以助婴幼生长。
另外,奴婢亦是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就臣所知,凡是高门大户,必然畜养奴婢,少则一二十,多则数百。
此等人数,不可计数,非得统计完成才能得知确切数据。
如此多人,且多青壮,只伺候人,不种一粒,不织一缕,属实浪费人力。
臣请法部立法,凡是已经为奴婢三年以上者,皆可自行解约,若主家阻碍,以拐卖人口论处,不足三年者,许以自赎。
自行卖身为奴者,不得超过五年,卖妻子者,不得超过三年”
不少人怒目而视。
这可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其实很久以前就禁止畜养奴隶了,但是改奴隶为雇工,签个三十年契约。
等契约期满,雇工也没了劳动能力,正好甩掉累赘。
与奴隶一般。
这种操作,不只是普通伺候人的奴仆,还有负责耕种生产的佃户。
只要这种操作方式还存在,高门大户就能对付朝廷移民,最起码能保持基本生产。
周延儒的提议,是要打破豪强最后一道防线,在场的多是地方豪强,怎么能不气
“陛下。”袁可立起身,道“周学士之谏,实乃公忠体国,臣以为,当给予嘉奖。”
周延儒内心一喜,旋即克制着不露出笑容,谦虚地说道“臣只求为陛下解忧,无需嘉奖。”
“卿之谏言,利国利民,理当嘉奖”皇帝颔首嘉许。
鼓励生育倒也罢了,本来就在计划之中,释放奴婢却是皇帝的意识盲区。
事实上,内阁诸人也没想到这点。
但不是内阁大臣们舍不得那点特权,而是阁臣们学习皇帝好榜样,都勤俭惯了,没有奴婢相随。
平日里都是锦衣卫护卫伺候,也没必要。
所以是真想不到。
而周延儒提了出来。
必须支持自己的同志
冯铨出列,道“陛下登基以来,一直在释放宫女,严禁民间自宫,属实以身作则,节约民力。
陛下富有四海,尚且克己慎行,天下人有何怨言
臣请陛下降诏,令法部立法,各地严查,打击变向蓄奴。”
“臣附议。”首辅起身拜下。
李淏看着上面的皇帝,感觉是那么近,又感觉远在天边。
这就是权力吗
忽然有莫名的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