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妥当,回归行在,还没喘口气,飞骑来报。
吴军正在南下。
郑柞克制着心慌,问道“如何应对”
“陛下,太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臣以为当退往安沛。”郑俊说道。
“臣附议。”陈仁礼说道“安沛多山,易守难攻可,多建堡垒,节节抵抗,待吴国师老兵疲,则可筹谋反击。”
“以吴人残暴,百姓必奋起反抗,然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自乱,须得陛下居中调度指挥,方有胜算。”
“请陛下移驾。”诸文武跪求。
皇帝不跑,大家不好意思跑,这是态度问题。
至于能不能跑掉,那是能力问题,到时候想殉国的殉国,想投降的投降。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求安好。
郑柞充分展现了明主风范,从谏如流。
撤。
军兵环绕,文武相随,百姓同样仓皇出逃。
其实袁崇焕行军速度并不快。
慑于谅山之屠,沿途城池望风而降,但并不代表投降了就不管了。
清点缴获、户籍、田亩,以及最重要的征兵,都会耽误很长时间。
化归为本土,现在多花些时间总比以后镇压来的划算。
二十天,袁崇焕部抵达太原城下。
胆小怕死的人早就提桶跑路了,剩下的都是抱了殉国决心的。
四面包围,火炮破门,火铳掩护,仆从军顺利地冲了进去。
守军从房舍里窜出来,与仆从军厮杀在一起。
强征的兵,就不要谈战斗意志,被守军一个反冲锋赶了出来。
“临阵退缩,诛”袁崇焕下令。
一千九百余逃兵全部被击杀。
两万余仆从军大惊失色。
各级将官吆喝道“再次重申,战死者抚恤银十两,家眷给大明户籍,十亩地,伤残者银减半。死于军法者,牵连家人。”
“袁行枢言而有信,拿下太原城,缴获金银用作赏银。”
“现在,杀进去,展现你们的忠诚与勇气。”
“上前领取兵器。”
周围的火铳火炮瞄着,仆从军不敢怠慢,慌忙上前领了家伙事。
是的,临阵发放。
没有训练,没有组织。
炮灰,不需要这些。
能活下来的就有好处,战死的也不亏待,逃跑被杀的,全家同死。
事实上,这样的军队真没战斗力,不一刻,第二波溃逃。
杀。
第三波,第四波,第五波,一直到第六波,守军精疲力竭,炮灰们才站稳了脚跟。
最后一波炮灰冲进去,激战到天亮,终于把大明旗插在了鼓楼上。
“让仆从军撤出来,清场。”袁崇焕微笑着下令。
两万三千的炮灰,只剩下六千多,死于军法者近万。
这当然不能收服人心,但是也不需要收服人心。
土地是有限的,土著同样是有限的,杀光就能占光,
当然,彻底杀光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死的青壮够多,剩下的就掀不起大浪。
等过个十几二十年,新一代人只会以大明为荣。
简单粗暴。
李若星就精细太多了。
“我生来有罪我要为大明皇帝英勇杀敌,洗刷罪孽安南可耻,大明光荣,为自己争光,为家族争光”
两万仆从军大声呼喝着,狂热的气氛充斥着校场。
一刻钟的口号时间完毕,发放兵器,开始操练。
刀盾与长枪,就这两個兵种。
练到中午,开饭。
“大明皇帝,天下共主,若无皇帝,草木不生,粮食全无”
忽然,一骑飞奔入校场,大喝道“有贼子抗拒纳粮,需要剿灭”
“末将请求出战。”
“兄弟们,洗刷罪孽的时候到了。”
“为陛下平贼”
饭都顾不得吃,争着抢着要出战。
李若星叹道“经历之才,真是真是”
半天没想到合适的形容词。
“主政过誉。”陆周矜持地笑了笑,道“再有一个月,让他们杀爹弑母都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