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甘肃总兵杨嘉谟久镇陕甘,功劳显著,可辅助梅之焕。”
据传,杨氏族谱上就是据传,杨嘉谟是北宋杨家将之后,是否属实尚待考证,但是在本朝,杨氏历代为将,堪称凉州杨家将。
具体到杨嘉谟本人,能力、功劳、资历、名望都是没问题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本地人久镇本地可能产生割据倾向。
问题不大。
割据是中枢不振时的问题,如今国朝不能说欣欣向荣,却也不能说堕落,杨嘉谟没胆子抗拒朝廷政令。
赵率教没想到这点,说道“甘肃夹以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近而藩垣四镇,远而纲领九边,通玉帛于天方,列毡庐于疆场,黄河、黑水、昆仑、崆峒际天极地。
其关乎全陕之动静,系三晋之安危,而云晋之安危关乎天下之治乱,甘肃失守,则关中亦难保其不危。
孝宗曾言盖以本朝边境惟甘肃为最远,亦惟甘肃为最重。祖宗于此屯兵建阃,非但制驭境外之生夷,亦以抚绥境内之熟羌也
若以地之轻重论,诸边皆重,以守之难易论,诸边皆难,而辽东、甘肃尤难。
何则辽东僻远海滨,三面皆敌,甘肃孤悬天末,四面受警也。
陛下圣明,以海路进辽东,昔日之害化为今日之利,辽东长治久安就在眼前。
然甘肃地理依旧。
臣以为当做长久打算。
派京营一部精干入甘肃,充实军伍、查探地理虚实、为以后收复青海、西域做准备。
甘肃隶属陕西都司,皆因其粮饷由陕西支应,然当下陕西自顾不暇,全凭中枢调拨。
臣以为,可设甘肃布政司,遣干员负责屯田等事,积蓄粮草。”
“真老成谋国之言”皇帝夸赞。
概括一下甘肃关系天下安危,不应该继续挂在陕西
是的,甘肃全境都是卫所,没有府州县,隶属于陕西都司指挥。
“卿以为,甘肃可能改卫所为州县”皇帝问道。
“臣直言,不可如天津三卫一般简单粗暴。”赵率教回道。
天津三卫是彻底败坏了,世袭的军官没一個能用,说裁就裁了。
甘肃十二卫三所,依旧担负着军事任务,而且世袭武勋们多担任实职,比如杨嘉谟就是世袭的凉州卫指挥使。
这种情况,除非全面替换甘肃守军,否则根本动不了。
即便裁撤卫所,也要安顿兵将,不可能跟天津卫一般革职为民的。
人劳心劳力,出人出粮,结果转头就被免职了
走,兄弟们,抄家伙找皇帝要个说法。
大明军兵就是这么朴素无华又耿直。
就在皇帝与新右使商议甘肃局势时,辽河畔的大营里,张承恩与祖大寿、姚荛田等人正在商议攻城事宜。
昨夜有汉兵吴六郎出城送信,言愿为内应,待大军攻城时夺门。
“那厮看着惨兮兮,怕不是苦肉计。”姚荛田不愿意冒险。
祖大寿说道“姚指挥使所言不无道理,以建虏通读三国的状况,很可能是想学黄盖。
且以我军火炮之犀利,完全没必要冒险,强攻也不会废多大劲。”
“感觉建虏是在读三国打仗,要不要上奏朝廷,把三国演义给禁了啊”姚荛田摸着下巴说道。
“你是想他们读三国还是读孙子”祖大寿反问了一句。
“三国”姚荛田连忙说道“孙子兵法要么读不懂,要么读个厉害的,还是三国演义好。”
诸人都笑。
“行了,继续议事。”张承恩问道“听过阿拜这个人吗”
“没听过。”祖大寿摇头。
姚荛田同样摇头,道“只在通报中看过,看不出来其有什么本事。”
刘兴祚的情报源源不断,最多的是建虏人物,像代善这些都是洋洋洒洒成千上万字,阿拜只有“母庶妃,位卑,谨言慎行,六年正月征瓦尔咯路及呼尔哈部,功授牛录章京,守沈阳南门,无作为”。
天启六年正月的时候,努尔哈赤正在攻打锦州,建虏大军云集,而阿拜领兵去捏软柿子了。
可见其地位。
“将军,我认为不需要管他什么来头,等天气转好强攻即可。”祖大寿说道。
“若只我等一路,尽可以等,然而东路军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