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列道“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朝廷新法,岂可不经辩论而贸然实施伏惟陛下明察。”
哈,这是有问题的,冯铨乐了。
但他一屁股烂账,可不敢逮着这点穷追猛打,不然鱼死网破,皇帝都罩不住。
倒也不是罩不住,而是不能罩。
反腐抄家是皇帝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真要护着冯铨,以后大家来一句“冯府尹也干了”,怎么破
难得有个这么乖巧的,皇帝也不想为难,问道“内阁怎么看”
“臣以为大善。”徐光启首先表态。
反正他是天主教徒,不喝酒,价格涨上天也没影响。
“臣以为善。”李国普应和。
一品工资高,还有加官的工资,再怎么涨价,不至于喝不起。
内阁表态同意,六部都察院大理寺没意见,加征酒税通过。
“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司商议法度,颁行天下。
户部,拟定酒税实施方案,”皇帝说道。
“臣遵旨。”诸人应下。
开了一项合法收入,皇帝心情大好,正要让诸卿继续议事时,王永庆进来了。
朝堂插队,必有急奏。
桂王的密折。
天下首负能有什么事不会是哭穷要钱的吧就算借钱,也不至于发加急密折啊。
不只皇帝好奇,群臣同样好奇。
皇帝打开刚看了几句,龙颜大怒。
叭
皇帝怒喝道“如此过分,真以为朕之刀不利乎”
“陛下息怒。”徐光启敷衍地劝了一句,问道“臣斗胆,敢问何事令陛下如此震怒”
皇帝沉声道“桂王一脚,王府寝宫坍塌。”
“什么”诸臣以为耳朵出问题了。
桂王这么勇,直接去辽东,三两脚下去,不得把虏酋踩脚底下
皇帝没心情多看,示意递给群臣。
传阅完毕,尽皆沉默。
说什么呢
无话可说。
王府都敢修成豆腐渣,全国那么多工程,有多少是合格的
“桂王,朕之叔父,若是有所损伤,亲亲之谊何在朕如何给先皇祖交代天下又该如何议论于朕”皇帝夺命三连。
你也知道不好给万历爷交代啊
没事,万历爷不会跳出来找你算账,百年后慢慢解释吧,或许福王还没死呢。
群臣继续沉默。
“诸卿以为,如何处置”皇帝问道。
“陛下。”刑部尚书高第出列,道“臣请旨,严查,但凡涉案者,以谋害亲王论,抄家,全族流放东番。”
最近辽东消息不断,高第还是很慌的。
天启五年五月,高第任兵部尚书,给皇帝讲课的时候给东林党求情而得罪了魏忠贤,正好柳河之役发生,朝中盛传十万辽东军全军覆没,全都慌了。
实际上呢,不过是孙承宗收到消息,耀州只有皇太极领的三百兵,想要收复失地罢了。
但是因为配合出现问题,前锋八百人被半渡而击,主将战死,死伤一半,败退。
与孙承宗防守反击的主张不同,高第是一直坚持防守的,特别强调重兵囤积长城一线,不宜轻出。
高第与孙承宗都是亲近东林党而非东林党徒,但是高第更会利用东林党。
柳河之役后,东林党逮着孙承宗咬。
所以东林党被魏忠贤干的哇哇叫呢。
真以为自己成了东方不败,连袁可立、孙承宗这样盟友都不放过,不败亡简直没天理。
孙承宗辞职,高第接任,以兵部尚书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军务。
刚一上任,高第下令放弃锦州等地,集中力量坚守长城防线,同时减轻军费开支。
摊子铺得太大。
兜里没钱,不好说对错。
袁崇焕极力反对,并表示与锦州共存亡。
所以宁远大战时,高第没有发兵增援,结果脸被打的梆梆响,不得已而投魏忠贤,但是他给东林求情的事情可被九千岁记在小本本上了,哪能有好处呢
辞职。
如今启用为刑部尚书,但辽东的每一個好消息都是一记耳光,高第可怕有人故事重提。
学习府尹好榜样,紧紧抱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