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不得赦免。”
“陛下圣明。”诸臣再拜。
“宗庙灾毁,无前大变,罪在朕一人而已。
诸臣勿以此为由行攻讦事,但有借此构陷滋事者,革职。”
“臣遵旨。”声音稀稀拉拉。
本来,许多人想借机上奏,弹劾阮大铖等人的,万万没想到,皇帝把事情给扛了。
奏章倒是能递进去,皇帝也会反省,但是能不能改呢
估计够呛。
惆怅。
皇帝没搭理百官内心的惆怅,继续叫道“高第。”
“臣在。”
“去大理寺职,掌刑部事,清查天下积案、疑狱,勿使生民蒙冤。”
“臣遵旨。”
“徐光启。”
“臣在。”
“筹备科举事,晓谕诸生,至本科起,阁臣堂部必起于州县,勿以翰林为清贵而不留。”
没等徐光启答话,直隶御史朱继祚出列道“陛下,臣有奏。”
“准。”
“臣劾奏诸大臣闻灾不疾赴救者,有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恭顺侯吴汝荫、宁阳伯陈光裕等三十二人,当寝殿燃烬时始入,东阁大学士李从心等三十五人未入。
当上天垂戒之时,此等人臣,不思宗庙重地,不知大义,不行疾趋救,素无恭顺。
臣乞陛下降旨,严加饬罚,以为怠缓之戒。”
“臣有罪,请陛下责罚。”徐光启带头拜了。
解释就是掩饰,此时一切言语都是苍白无力的。
事关忠心,哪怕你老婆死了什么,你因为这样的大好事而置大义于不顾哪怕儿子死了都得赶来
不然什么叫恭顺朝廷养你干嘛
“骆思恭。”
“臣在。”
“事在旦夕,祸出意外,确因公务耽误者,赦无罪,因私事耽误者,以大不敬论处。暂停诸卿职责,速速查办。”
“臣遵旨。”
陛下恭顺侯吴汝荫张了张嘴,没敢说话。
完了,要倒霉。
徐光启老神在在,是因为有皇帝罩着,他们可没有。
“陛下,臣有奏。”御史田景新出列。
“准。”皇帝说让人说话就让人说话。
“天降灾殃,臣请陛下安坐宫中,秉持斋戒,诚心祈福。”田景新说道。
找死
安坐宫中就要远离军队,感情淡了,军队还是皇帝的军队吗
皇帝眼睛一眯,看向了李蕃。
我死了,别看我
小辫子被拽着呢,不敢说话啊,陛下。
李蕃低着头。
袁可立刚要说话,冯铨已经出列,道“此谏甚好,臣请陛下采纳,然而建虏图谋旅顺口,军务不可松弛,臣请陛下坚持巡查诸军。
陛下有言,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事。
此非常时,不能墨守成规。
太祖奋舞干戈,出入军旅,方能驱逐鞑虏,恢复华夏正统,岂因陛下巡视军务而降罪
斋戒之诚,在心不在行,若效常规,又置国事于何处
陛下自当继承祖志,奋军旅,振国事,讨不平,安养万民。”
“顺天府尹所言甚是,臣请陛下采纳。”呼啦啦跪倒半数。
还有一半没跪。
皇帝没给诸人争辩的机会,道“冯卿谏言甚好,朕自当采纳。”
就在田景新想要争辩时,陈新甲与杨肇基求见。
“宣。”
两人进来,陈新甲捧着香炉,杨肇基捧着一把长戟。
行礼后,陈新甲说道“臣奉旨追查盗窃太庙祭品者,于东山典当铺起获炉、鼎、鼓等御用礼器,并戟门金银戟。
臣查明,东山典当铺东家乃都督佥事郑养性。
因时间紧急,未曾审讯更多内宦,臣请旨,严查。”
“陛下,兹事体大,不可不慎。”高第劝道。
郑养性,万历郑贵妃侄儿。
自从泰昌帝继位后,郑贵妃就幽居深宫,不理外事,出于“孝”,天启帝就当她不存在,朱由检也没打算下手。
到底是万历爷的宠妃,不好动。
但是,如今撞枪口上了啊。
朱由检说道“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