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大明之崇祯拒绝上树 > 五十四 安排地明明白白

五十四 安排地明明白白(3 / 4)

> 难受。

皇帝不管那么多,继续点名。

杨鹤出任南京兵部尚书,戴君恩出任广西巡抚,袁世振出任河南巡按、傅宗龙出任广东巡抚、朱大典漕运总督,梅之焕出任河南巡抚,范景文出任河北巡抚。

“孙传庭。”

“臣在。”

“加兵部侍郎,提调京营学政,负责教导文化、宣贯忠义、考察贤能、记功录过。”

“臣奉诏。”

众人不由侧目。

现在,瞎子都知道皇帝多看重京营,孙传庭一跃而为三把手,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接下来,就是一帮科学家们。

蒋德璟为军器左少监,孙元化为军器监右少监兼京营枪炮总教习,毕懋康为火枪司业兼京营火枪总教习都是精通西学者,却也是西教徒。

不能说皇帝对西教徒没有意见,只是当务之急是富国强兵,教派之争可以放一放。

安排了军器监,朱由检叫道“徐光启。”

“臣在。”徐光启出列。

诸臣把目光转了过去。

天启四年,徐光启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因为魏忠贤把持朝政,弃官跑路。

纵观徐光启履历,从翰林院庶吉士起步,到礼部右侍郎,如果不间断的话,应该是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大学士,很标准的阁老晋升流程。

只是大家比较奇怪,皇帝为什么到现在才点名。

“加太子少保,工部尚书兼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署军器监、司农监。”

疯了诸臣面面相觑。

某尚书加左都御史就“大儿”一个,双尚书怕不是徐光启是皇帝干爹哦。

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坐等皇帝翻车。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天灾迭起,民生艰难,故设司农监,督促指导农事,推广新作物,改良耕作方式。

设监正,正三品”皇帝看向一人,叫道“宋应星。”

“臣在。”

“卿以为卿之才能,可能担负司农监正一职”

“陛下不可。”李国普出列,道“宋应星只是举人,尚未授官,毫无政绩,骤然提拔为三品大员,与制不合,难以服众。

若陛下一意孤行,乃置宋应星于风口之上,久之必有祸端。”

朱由检起身,环顾四周,问道“诸臣同列,朕问,可有精通农事者”

诸人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徐光启。

万历四十一年,徐光启告病去职,在房山、涞水两县开渠种稻,进行各种农业实验,先后撰写了宜垦令农书草稿北耕录等书,堪称当朝农业第一大佬。

问题是,人已经是直管领导了啊。

见众人沉默,朱由检开口,道“非常之时,当以非常之勇气任非常之事,朕问你,可有信心做好司农监正”

咱进士都考不上,都没做过官啊,白身至三品,怕不是说话都没人听,干个屁哦。

宋应星慌得一批。

“陛下,臣署司农监,有合适之人推荐。”徐光启出列解围。

“说。”

“臣荐前山东按察副使李天经,其有干才,精通数理,定可署理司农监。宋应星可为少监,辅佐农事。伏唯陛下圣裁。”徐光启拜下。

“准”朱由检听了安排。

皇帝,这就是这么从谏如流。

“陛下,臣荐陈经纶推广番薯。”徐光启继续说道“番薯,经纶父振龙引自吕宋。

其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臣居乡里时曾试种,其无地不宜,一亩七八石,胜种谷十倍,且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

若推广至西北,可为救灾备灾之良物。

臣请陛下授陈经纶官,专责此事。”

红薯啊,“大清”人口翻番的利器,朱由检本打算吩咐徐光启前往寻找,却不想自己跳了出来。

略微感慨后,朱由检道“召陈经纶携带番薯种苗入京,若果如卿言,必有嘉奖。”

“臣奉诏。”徐光启应下。

接下来,又补了三个侍读大学士,分别是钱龙锡、温体仁、黄克缵,授史继偕兵部尚书掌部事,授王永光工部尚书署左侍郎事,授官应震吏部尚书署左侍郎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娱乐:反派专业户,从演赵高开始 墟界仙主 玄真伏魔录 诸天之从僵约开始 东京刑警:每日一个炸裂情报 枫林之遇 九霄魅影 奇门纸扎录:阴阳罗盘传 如见道心 港综:O记警官,从枪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