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王之臣是戚爷爷重生。
这书背的,溜溜的。
“不错。”朱由检打断了王之臣,说道“先熟悉熟悉京营,二十九,朕校阅诸军,让臣民看看京营清理该不该,到底谁才是国之栋梁。”
“臣遵旨。”王之臣告退。
心情很好。
皇帝信任,大权在握,待京营练成,立不世之功。
“贤啊。”朱由检问道“崔凝秀和萧惟中何在”
魏忠贤回道“崔凝秀路途遥远,尚在途中,萧惟中已经入京,正在熟悉京营上下。”
“告诉萧惟中,折服京营,让那帮清流好好看看。
到时候,保准袁可立等人哑口无言,哪些想借机弹劾你的,通通闭嘴。”
“老奴不怕非议,只要能为万岁爷、能为大明效力,老奴死了也甘愿。”
“好,朕记住了,必然不会负了你。”朱由检由衷地高兴。
“沈有容和杨肇基怎么说的”朱由检又问道。
“沈有容尚无消息,杨肇基已经启程,不日进京。”魏忠贤说道。
“总有不怕的,很好,先给杨肇基的兵部侍郎加上去,给天下武将看看。
只要能打,有勇气,不只是富贵,地位同样能抬起来”
“爷放心,明日就能把圣旨发出去。”
这就是九千岁一手遮天,否则来来回回扯皮,等大明没了都扯不出个结果。
文贵武贱,三品四品的武将碰到七品的知县要下马行礼,文官们岂能让武将爬到头上去
只可惜沈有容了。
如今正是向海外开拓的年代,急缺懂海战的将领。
但是不能怪沈有容,人七十有一,哪怕放在后世都该退休了,实在是不能强求。
“若是沈有容不能进京,令其各子来,再令俞咨皋举其子,寻访戚继光子孙有勇力韬略者。
各卫所、边镇、勋贵,有勇力韬略者,皆可自举,朕必量才录用。”朱由检说道。
摊牌了。
朕是好武事的,重用武将,厚待名将之后理所应当啊。
戚继光后人无需多说,俞咨皋是俞大猷之子,现任的福浙总兵可不是凭父荫,而是实打实打上来的。
皇帝为了武人,真是操碎了心。
魏忠贤并不觉得有问题,一一应下。
“贤啊,你说,武将地位怎么就这么低呢”感慨中,朱由检拿起了最后一份奏折。
国子司业朱之俊上奏监生曹代何、陆万龄、储寓奇诳祠挟遁,宜罪。
意思是国子监学生曹代何、陆万龄、储寓奇用欺骗的手段为魏忠贤修建生祠,并且以此居功,应当治罪。
事实上呢,陆万龄等人不冤枉。
今年五月,陆万龄上书说魏忠贤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而忠贤诛东林。”,建言将魏忠贤移入国子监,与孔子并尊,曹代何等人附和。
时国子司业林钎认为此举荒唐之极,抗拒不得而辞官,朱三俊代为奏请,曰“上公之功,在禹之下,孟子之上。”
嗯,九千岁比大禹差了些,比孟子强,跟孔子一样牛逼。
这一记马屁,当即就让九千岁爽上了天。
陆万龄得了九千岁嘉奖,立刻肆无忌惮,成了国子监凌霸。
违纪翘课什么的只是小意思,公然勒索富户监生才是目的。
这不,报应来了不对,也许是小贤子的试探。
朱由检看批示,内阁是留中,司礼监是法办。
内阁觉得狗咬狗不用管,小贤子的意思是依法查办,这要不是试探,皇帝就敢把奏折吃了。
不老实。
朱由检把奏折扔给魏忠贤,说道“陆万龄等人体察民意,顺势而为,甚合朕心,这朱之俊狗屁不通,怎么当司业削籍,抄家。”
“爷,不至于,罚俸就是了,免得外面以为爷包庇老奴。”魏忠贤说道。
朱由检混不在意地说道“包庇怎么了有能力,忠心,朕不包庇你包庇谁那帮清流嘛”
魏忠贤说道“国子监到底是培养人才的,还是少生事端为好,免得啰里啰嗦搅了爷的好心情。”
“行吧,你看着办。”朱由检伸了个懒腰,起身出了书房。
送皇帝离开,魏忠贤出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