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这件事上,犯了错误。
若非张嫣提醒,兵变几乎是必然的,固然可以干掉魏忠贤平息此事,但是损失不可挽回,而且得搭上首倡者。
钱谦益的印象是“水太凉”和“头皮痒”,但其实并非如此简单。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同年回乡丁忧守制,天启元年复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转右春坊中允,参与修撰神宗实录,同年,浙江科场舞弊案发,受到牵连遭到罚俸的处分,又因党争告假归乡,四年任神宗实录总裁官,再因党争革职。
屡次去官,反而助长了钱谦益的名望,并成为东林党魁。
东林党是什么
东南士绅为了攫取权力而抱团的存在,根本目的是通过权力维护财富。
比如海贸、漕运、盐政、矿税等,多有提倡改革者,然而都是无疾而终,为何
似东林党这样的存在的阻碍而已。
其他的浙党、楚党等,性质其实差不多,若说东林真有什么独一无二的特点,那就是有钱
包括钱谦益本人,都是家财万贯的存在。
朝廷财政困难,无力赈抚灾民怎么办
让东林党人去。
比如让钱谦益就任陕西巡抚,他但凡有政治抱负,就不能坐视灾情蔓延而不救。
不然激起民变,不要说革职查办,就是坐牢甚至砍头都没话说。
黄道周的印象是大文人,爱国志士。
爱国志士尚待验证,大文人是真的。
五岁就学,十四岁人称“闽海才子”,二十三岁开始致力于讲学,二十八岁隐居撰书,天下闻名。
虽说依旧在翰林院,尚未有实际政绩,未来是可以预期的。
刘理顺不知名,只是举人,然而能被袁可立收做学生,必有可取之处。
袁可立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为官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是天下知名的清官能吏,最重要的是堪称“打女真小能手”。
在担任“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时,袁可立励精图治,登州大盛不说,水师同样达到了鼎盛。
其充分发挥了水师优势,各种袭扰,打的努尔哈赤哇哇乱叫。
若其不去职,恐怕野猪皮不会死的这么早,因为没机会发动“宁远之战”,根本不会被炮击重伤。
而且,袁可立虽然与东林党牵扯颇多,但实际上并非东林党,从来不搞党争那一套。
按道理讲,任何一个合格的皇帝都舍不得如此良臣离开的,奈何天启皇帝唯魏忠贤为宝贝,朝中奸邪横行,袁可立极度失望,最终辞职回乡。
若是京营兵变发生,以魏忠贤的脑袋平息此事后,首倡者钱谦益、黄道周、刘理顺必死无疑。
事关国家威严,不能不杀
否则都有样学样,国家彻底乱套。
而作为黄道周、刘理顺的老师,袁可立必受牵累,审讯之辱加学生被杀之痛,恐怕他会悲愤而死。
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感谢皇嫂,点个大赞。
“第一次当皇帝没经验,情有可原,但是明末的皇帝没太多容错率,必须稳住,不能浪。”朱由检暗暗提醒自己。
大明就在悬崖边,行差踏错就是万劫不复,不小心真不行。
就在皇帝深刻检讨时,魏忠贤进来,王体乾跟在后面,捧了一叠奏折。
魏忠贤送上圣旨,朱由检看了,前面没什么问题,袁可立的则是“逮捕论罪”。
真想把圣旨砸他脸上。
朱由检瞪了魏忠贤一眼,问道“是否要朕背负滥杀功臣的名声”
“老奴不敢。”魏忠贤当即跪了,解释道“罪证确凿,天下人只会赞叹万岁爷公正严明,明察秋毫啊。”
“知道如此,岂可轻率由地方论罪”朱由检说道“天下间有两种说服人的方式,一为理,二为力
皇帝降旨,地方论罪,乃是妄图以力服人,岂能得逞
押解进京时,京营成军日,文武陈列,万民见证,朕亲自与他分说明白,不但要让他死的心服口服,亦要天下人心服口服。”
“老奴眼皮子浅了,立刻去改。”魏忠贤说道。
皇帝要面子,必须给他面子。
“让许显纯亲自去押解,若有半分差池,让他给朕的脸面陪葬”朱由检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