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心下了然,低声回道:“娘娘明鉴,这人嘛,欺软怕硬、趋利避害乃是本性。乌拉那拉氏……她会挠人,指甲又尖又利,旁人打不过她。”
即便是疯子,也懂得审时度势。先前她那指甲盖翻折,便是一次争抢地盘时太过激烈所致。
有人暗中照应,有皇后娘娘背后贴补衣食,有个小姐妹在外面搜寻八卦,时不时的来陪着聊聊天,再有一群疯癫妃嫔将她奉若神明般供着——这哪里是打入冷宫,分明是寻了个僻静处养老来了。
想那乌拉那拉氏,阿玛早已亡故,娘亲也只为妹妹奔走,替她寻了个尚算不错的举子人家。
若真放她出去,回到那清贫孤寂的现实中,恐怕还不如待在这冷宫方寸之地,活得这般“自在”吧。
“赵九霄?是谁来啦?”
如懿的眼睛还未睁开,含糊的声音已带着几分慵懒,嘟嘟囔囔地唤着看守的名字。
她虽困在这冷宫之中,倒也不算全然与世隔绝。
仍有不少故人时不时会踏足这片荒凉之地。
皇后曾悄悄来过一两回——她暗中瞥见过,那尊贵的身影立在远处,递给赵九霄沉甸甸的银钱。
贤妃也来过,不过最常出现在这扇门外的,还是海兰与玫答应。
“啊,是曦月啊,曦月,好久不见了。”如懿眼睛睁开,自然也发现了重重把守却大开着的冷宫大门,和门前站着的那些熟悉的脸。
“如懿,看来,你的日子过的不错。”高曦月心情复杂,她没有那么多话要和如懿说,今日来此只是为了自己的梦魇。
只见如懿不紧不慢地站起身,理了理并无线头的旧衣,竟朝着高曦月与白蕊姬的方向,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宫礼。
“庶人乌拉那拉氏青樱,给荣妃娘娘请安,给玫答应请安。”
高曦月面色一怔,“你说,你是……青樱……”
好一个乌拉那拉青樱,大梦一场的何止是她啊……
……
世人皆言,太子殿下乃天命所归,真龙临世。三岁即随圣驾临朝,耳濡目染帝王之道;四岁开蒙进学,手不释卷;五岁便可吟诗属文,初显才思;至六龄,已能驭小马、引轻弓,曾为皇后猎得双兔,孝心可嘉。
七岁时出口成章,言必有中;八岁便已熟谙满、蒙、汉三门语言,文墨精熟。九岁起,于朝会之上渐抒己见,屡有建言;十岁赴六部观政,习练实务。
十二岁入军营,与士卒同寝食;十四岁即亲赴沙场,临阵斩敌,勇毅初显。十五岁毅然决然跟随外祖父阿里衮以及叔叔和亲王出国留学,十七岁代父监国,处事渐显沉稳之风;十八岁大婚成家,开枝散叶。
及至弱冠,江山承继,正式登基御极,开启一代新朝。
太子聪慧孝顺,正与其母钮祜禄兰娇密不可分。
大清孝安皇后,钮祜禄氏,讳兰娇。
她是雍正帝亲自择选的名为宝亲王妃,实为太子妃的儿媳。
雍正帝在世时在世时,雍正便对这个儿媳青眼有加,甚至在父权森严的世代,特令皇子弘历延候至二十八岁大婚,非她不娶。
帝心眷顾,驾崩前仍为她铺就诸多后路,堪称史上罕有的慈蔼公爹。
她是乾隆帝弘历之爱妻。
乾隆帝二十八岁娶妻,婚后与她琴瑟和鸣,六宫韶华褪去,独宠皇后一人,与爱妻育得一子,便再不肯生育。
直到晚年乾隆帝病逝,所有人才知道,在皇后诞下皇子的当天,他便一碗绝育药断了自己的子息,决意不再令她承受生育之苦,亦不容旁人分薄丝毫恩宠
乾隆帝自幼际遇坎坷,心性多有孤戾偏狭。唯皇后能以柔克刚,以包容化其执拗,导其向善。
终使一代帝王洗心革面,为太子永璥留下海晏河清、国库充盈的盛世基业。帝后开明,共倡新政,是太子西学与朝政改革最坚定的支持者
她是太子永璥之母。
孝安皇后仅永璥一子,自小疼爱,却能不溺爱。
不同于乾隆口头严厉,她是实际意义上的严母。
她性喜清净,年少时不显山露水,一朝中选为宝亲王妃,面对外界流言蜚语犹自气度从容。
正是这般坚韧心性,塑造了她对永璥的严格教导。太子贤明,德才兼备,乃至天下臣民翘首以盼其登基,皆赖皇后苦心培育。
她是乾隆朝群臣的主心骨,是支柱,也是定心石。
皇帝早年行事不循常轨,屡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