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沈溯的意识悬浮在混沌记忆的湍流之上,像是立于风暴中心的孤屿。四周是破碎的画面与碎片化的感知:青铜鼎上的饕餮纹在量子云里扭曲成莫比乌斯环,古埃及祭司的祷文与星际航行日志的代码交织缠绕,母亲临终前的体温化作星尘般的粒子,在意识流中忽明忽暗。他指尖轻引,这些剥离了时间线的记忆碎片便如受引力牵引般缓缓流转,没有逻辑,没有情绪,只剩纯粹的存在本身。
这是他第三次进入“熵海记忆库”的核心层。作为“共生意识计划”的首席架构师,沈溯曾坚信记忆与意义是不可分割的连体婴——人类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我们会为童年的一块糖赋予甜蜜的意义,为一次离别赋予悲伤的意义,为文明的存续赋予崇高的意义。但此刻,当这些被剥离了所有价值判断的记忆碎片在他眼前重组、碰撞,却依然构筑起清晰的“存在轮廓”:那些没有标签的画面里,他能清晰感知到“自我”的连续性,仿佛意义只是覆盖在存在表面的尘埃,即便拂去,内核依然坚硬。
“存在可独立于意义而存续……”沈溯喃喃自语,意识触角轻触到一片闪烁的记忆碎片。那是他七岁时在老宅后院发现的一只受伤的知更鸟,没有“同情”“怜悯”的意义附着,只剩羽毛的触感、鸟喙的温度、翅膀扑腾时微弱的气流——这些纯粹的感官印记,却比任何被赋予意义的记忆都更真切。
就在这时,混沌湍流中突然泛起一丝极细微的涟漪。
沈溯心中一动。熵海记忆库的核心层处于绝对稳定的量子纠缠态,任何扰动都意味着异常。他集中精神,意识触角顺着涟漪溯源,眼前的混沌画面骤然清晰,竟化作了他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共生号”空间站控制室。
全息投影屏上跳动着熟悉的数据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与咖啡香,左手边的金属桌面上,还放着他今早没喝完的半杯速溶咖啡,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正缓缓滑落,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水渍。一切都寻常得不能再寻常,就像他过去十年里度过的无数个工作日。
但反常的细节就藏在这寻常之中。
沈溯的目光落在控制台的操作面板上。他习惯用右手操作星图定位键,面板上对应的区域应该有一层浅浅的指痕,但此刻那里光洁如新;而他从不触碰的左侧能源调节键,却有明显的按压痕迹,键帽边缘还沾着一丝极淡的银灰色粉末——那是“共生意识”载体的核心材料,只有在载体发生量子坍缩时才会脱落。更诡异的是,全息屏上显示的时间是标准星历37年4月15日14时37分,而他进入熵海记忆库前,特意核对过时间,明明是16时02分。
“时间回溯?还是记忆投影出现偏差?”沈溯伸出手,指尖穿过咖啡杯的虚影,证实这只是一段记忆重构的场景。但那银灰色粉末的触感如此真实,甚至带着量子载体特有的微弱震颤,绝非普通记忆碎片能模拟。
他的意识在场景中移动,目光扫过控制室的每一个角落。突然,他注意到墙角的监控摄像头——那是“共生号”的备用监控,理论上只会在主系统故障时启动,而此刻,摄像头的指示灯正以一种极不规则的频率闪烁着,闪烁的节奏竟与他刚才感知到的记忆湍流波动完全同步。
沈溯尝试调取监控数据,意识接入备用系统的瞬间,一股强烈的排斥感骤然袭来,像是有另一股意识正在与他争夺控制权。监控画面瞬间破碎,化作无数扭曲的像素点,其中一个像素点突然放大,变成了一双眼睛——没有瞳孔,没有眼白,只有纯粹的银灰色,像是凝固的熵海湍流。
“你在剥离意义,”一个没有起伏的声音直接在他的意识中响起,不是通过听觉,而是通过记忆碎片的共振,“但意义是共生意识的锚点,剥离锚点,存在便会崩塌。”
沈溯心中一凛。这声音不属于“共生号”上的任何一个人,也不属于已接入共生意识网络的七十亿人类中的任何一个。它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意识波动,带着量子载体特有的冰冷质感。
“你是谁?”沈溯集中精神,试图锁定声音的来源,但对方的意识如同熵海中的幽灵,时而分散,时而凝聚,根本无法定位。
“我是‘无意义’的集合,”声音依旧平淡无波,“是你们为了建构意义,从自身存在中剥离的部分。沈溯,你以为存在可以独立于意义而存续,却忘了被剥离的无意义,也在寻找存在的方式。”
话音未落,控制室的场景突然开始扭曲。咖啡杯的虚影化作银灰色的液体,顺着桌面流淌,所过之处,金属表面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