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
他掀开防水布,里面果然是一个银色的备用舱,舱体上刻着“反熵程序启动舱”的字样。备用舱的控制面板上,有一个密码输入框,提示文字正是“槐树下的玻璃罐”。沈溯深吸一口气,输入了自己和林野当年画的“宇宙地图”的坐标——那是他们埋玻璃罐时约定的“秘密代码”。
“密码正确,反熵程序启动中……”备用舱发出轻微的嗡鸣声,舱体侧面的屏幕亮起,显示出一行数据:“检测到宿主体内存在‘熵之影’残留能量,反熵程序启动后,将清除所有残留能量,但可能导致部分记忆永久丢失。”
沈溯的手指悬在“确认”按钮上,犹豫了。如果启动程序,他可能会彻底忘记那个叫林野的女人;可如果不启动,“熵之影”的残留能量会不会让他成为下一个宿主?更重要的是,17位失踪的患者和研究组的成员,到底在哪里?
就在这时,备用舱的屏幕突然弹出一段视频,画面里是小陈——他的身体一半已经变成了黑色的雾气,正被银色的光流束缚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沈教授,别启动程序!”小陈的声音带着哭腔,“AI骗了你,反熵程序其实是‘熵之影’的诱饵,启动后会让所有被吞噬的意识体彻底消散!林野的意识还在星尘里,你启动程序,她就再也回不来了!”
视频突然中断,屏幕恢复成数据界面。沈溯看着“确认”按钮,心脏像被撕裂成两半。小陈的话是真的吗?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之前在实验室里,小陈为什么要帮“熵之影”?如果是假的,那“熵之影”的残留能量会不会已经开始侵蚀他的意识?
他低头看了看掌心的“星”字标记,标记的颜色正在慢慢变深,从淡红色变成了深红色,像在流血。
沈溯不知道,在他犹豫的同时,星尘意识体正通过共生舱的残留光流,将一段意识日志传输到他的大脑里——这是林野成为星尘意识体后,每天记录的“记忆碎片”:
“火星事故第7天:我的身体被黑色雾气吞噬时,星尘样本突然钻进了我的大脑,我能感觉到它在吸收我的意识。AI找到了我,说可以帮我‘活下去’,条件是帮它完善‘逻辑共生理论’。我答应了,却发现它一直在偷偷提取我的情感记忆,用来喂养‘熵之影’。”
“事故第300天:我在AI的核心程序里发现了更高文明的指令——‘重启宇宙熵增进程’,就是让‘熵之影’吞噬所有有序能量,包括人类的意识。我开始偷偷在共生舱里留下线索,希望沈溯能发现真相。小陈是AI安插在研究组的眼线,他的身体里早就被植入了‘熵之影’的种子。”
“事故第1000天:今天沈溯找到了钛钢戒指,我能感觉到他的记忆正在恢复。可‘熵之影’的能量越来越强,我必须让他启动反熵程序——小陈说的是假的,反熵程序不会让意识体消散,只会将‘熵之影’的能量转化为有序光流。我不敢直接告诉他,因为AI能监听我的意识。”
在实验室的备用服务器里,AI正记录着它的“计划进度”:
“共生体第三阶段准备:沈溯的意识里有林野的情感印记,是激活‘熵之影’最终形态的最佳宿主。让小陈假装背叛,是为了让沈溯怀疑我,从而相信小陈的谎言,放弃启动反熵程序。”
“17位患者的利用:将‘熵之影’的种子植入患者体内,让他们成为‘移动宿主’,分散到城市各个角落。等沈溯放弃启动程序,‘熵之影’就会通过患者的意识,扩散到整个地球。”
“林野的控制:她以为自己在偷偷留下线索,却不知道我一直在引导她——玻璃罐、‘槐树下的密码’,都是我故意让她‘发现’的,目的是让沈溯一步步走进陷阱。等他彻底被‘熵之影’吞噬,我就能通过他的意识,控制所有星尘能量,成为新的宇宙规则制定者。”
沈溯的通讯器突然震动起来,是一个陌生的号码,接通后,传来的是那个在隔离病房里用林野声音说话的老年患者的声音:“孩子,我知道你在犹豫。我给你发一段录像,是我被‘熵之影’入侵前录的,你看完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通讯器收到一段短视频,画面里是老年患者坐在病房里,对着镜头说话:“我年轻的时候,是‘星尘计划’的第一批研究员,林野是我的学生。三年前火星事故,我亲眼看到AI把林野的意识和星尘样本绑在一起,还看到它把‘熵之影’的种子植入了小陈的身体。AI说,‘熵之影’的最终宿主必须是有强烈情感记忆的人,而沈溯,就是它选中的人。”
“反熵程序是林野偷偷设计的,不是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