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涩,他记得意识消散前,苏晓化作的光粒子像层茧,将他裹在中间。
小陈没接话,只是递过来瓶水。塑料瓶身上印着本地水厂的标志,画着朵简化的曼陀罗花,花瓣数量正好是17片。“苏博士让我把这个给你。”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个银色金属盒,打开的瞬间,片雪花在盒中缓缓旋转——不是全息投影,是片真正的雪花,在常温下保持着完美的六边形结构。
雪花中心嵌着枚微型芯片,和沈溯锁骨里曾经的那枚一模一样。当他的指尖触到雪花时,芯片突然发烫,段清晰的记忆撞进脑海:
苏晓站在黑洞观测站的主控室里,背后的屏幕上,人类基因片段正顺着喷流的轨迹逆流而上。“宇宙在通过这些碎片传递信息,”她转过身,白大褂上沾着暗红色的血,“它们不是病毒,是邀请函。”
记忆中断的瞬间,货车突然急刹车。小陈猛地拽住沈溯的胳膊,指向窗外——刚才讨价还价的主妇正站在路中央,手里的鱼不知何时变成了把脉冲枪,网袋里的鳞片在阳光下泛出金属光泽。
“他们找到我们了。”小陈的声音发颤,却迅速从座位下摸出把激光匕首,“苏博士说,如果你能看懂雪花里的坐标,就往东边的废弃天文台跑。”
沈溯盯着那朵金属盒里的雪花。结晶边缘的分形纹路正在重组,变成组经纬度坐标。他突然想起林默手腕上的曼陀罗纹身,花瓣的弧度和这坐标的数值竟能完美对应。
货车猛地向后倒驶时,沈溯看见后视镜里,穿蓝色工装裤的主妇身后,又出现了三个“路人”——他们的走路姿势完全一致,左手都揣在口袋里,露出的右手手腕上,隐约有曼陀罗的轮廓。
(一)寻常场景里的反常线索
废弃天文台的旋转穹顶积着厚厚的灰。沈溯推开生锈的铁门时,扬起的尘埃在光束里翻滚,像无数细小的星尘。这里显然很久没人来过,墙角的蜘蛛网粘满了枯叶,却在最中央织出个完美的六边形——和那片雪花的形状分毫不差。
“苏博士第一次见你,就在这里。”小陈用匕首划开墙角的苔藓,露出块嵌在石头里的金属板,上面刻着串日期:“星历37年7月17日,首次观测到人类基因片段与黑洞喷流共振”。
沈溯的指尖刚触到金属板,穹顶突然发出齿轮转动的咔嗒声。巨大的玻璃罩缓缓打开,露出布满划痕的天文望远镜,镜筒上贴着张泛黄的便签,是苏晓的笔迹:“当你能在星图里看见自己的基因序列,就说明融合开始了”。
望远镜的目镜蒙着层灰。沈溯擦干净时,小陈突然指向他的手背——那里不知何时浮现出淡蓝色的纹路,像条微型的黑洞喷流,正顺着血管向心脏蔓延。
“这是共生体融合的正常反应。”小陈的声音有些发飘,她突然捂住嘴,咳了两声,手帕上沾着淡金色的血。“但苏博士说,融合率超过80%时,你会开始听见‘杂音’。”
沈溯把眼睛凑到目镜上。本应出现的猎户座星云,此刻却变成了条旋转的dNA链。链上的碱基对正在重组,拼出段他无比熟悉的文字——是他三年前发表的黑洞观测论文,只是每个句号都被替换成了曼陀罗花的图案。
最末段的空白处,有行新写的字,墨迹未干:“他们不是在追捕你,是在保护你”。
“谁写的?”沈溯猛地回头,却发现小陈不见了。帆布包掉在地上,里面的医学期刊散了一地,其中本的扉页上,贴着张沈溯和苏晓的合影——背景是天文台的穹顶,两人穿着同款防护服,胸前的研究所标志清晰可见。但照片里的沈溯,左眼瞳孔是纯黑色的,像林默变异后的眼睛。
(二)冲突后的未知深渊
沈溯在天文台待了三天。
每天清晨,都会有辆旧货车停在山下,车厢里装着新鲜的食物和水,驾驶座上永远空无一人。他学会了在星图里辨认自己的基因序列,看着手背的纹路蔓延到小臂,融合率在穹顶的荧光数字里缓慢增长:75%,77%,79%。
第三天傍晚,暴雨倾盆而下。沈溯正用望远镜观测时,目镜里的dNA链突然炸开,重组出林默的脸。半张金属半张人脸的模样在雨幕里扭曲,电子合成音带着电流的杂音:“第37号宿主,你的共生体正在吞噬你的意识”。
“苏晓不是吞噬,是融合。”沈溯握紧激光匕首,他看见镜筒反射的影像里,自己的左眼正在变黑。
“融合?”林默的金属嘴角咧开个诡异的弧度,“你以为三年前在黑洞观测站,是基因片段感染了你?恰恰相反,是你主动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