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 > 第236章 虞朝第十四君主伏羲李丁罪徒打算投降却被理查德曼阻止

第236章 虞朝第十四君主伏羲李丁罪徒打算投降却被理查德曼阻止(4 / 8)

炭,希望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早日恢复生机;另一方面,还能对其他心怀不轨之人起到一定的安抚和威慑作用,稳定虞朝内部的局势,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只有内部稳定了,虞朝才能繁荣昌盛,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罪徒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不禁为之一动。他缓缓勒住缰绳,从战马上下来,脚步有些踉跄地走到一块石头旁坐下。他的六条触手也随着他的动作缓慢地移动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他双手抱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回想起自己叛乱的初衷,原本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想要改变虞朝的一些弊端。他看到虞朝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百姓生活困苦,官员贪污腐败,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一切。然而如今却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自责。继续抵抗下去,他和手下的士兵们就如同困兽之斗,面对的将是伏羲李丁那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大军。每一次战斗,都有无数的兄弟倒在自己的面前,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让罪徒的内心充满了愧疚。那些兄弟都是为了追随他而战,如今却死在了战场上,他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

而投降,虽然意味着要承认自己的失败,要向曾经被自己视为昏庸的君主低头,这对于一向骄傲自负的罪徒来说,是一件极其难以接受的事情。他的自尊心就像一座高大的城墙,让他难以轻易放下身段。但至少还有一线生机,他或许可以保全自己和手下士兵们的性命,还能有机会在未来寻找东山再起的可能。他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两种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后果,内心在投降与抵抗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挣扎,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他的内心深处展开。

罪徒抬起头,望向远方那片被战火染成红色的天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迷茫。天空中弥漫着硝烟,仿佛一块巨大的红色幕布笼罩着大地。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是抓住这根命运抛出的救命稻草,还是继续在这黑暗的深渊中挣扎下去。他身边的士兵们也都围了过来,用期待和迷茫的眼神看着他,等待着他做出最终的决定。有的士兵眼神中充满了求生的渴望,希望他能选择投降;有的士兵则眼神坚定,似乎愿意追随他继续战斗,哪怕是死。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罪徒最终缓缓站起身来。他的六条触手微微颤抖着,仿佛在做着最后的挣扎。但他知道,为了手下的士兵,为了还有一线生机,他必须做出一个决定。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他准备就此投降。他向前走了几步,对着围在身边的士兵们说道:“兄弟们,我们已经到了绝境。如今君主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为了大家的性命,为了能有重新来过的可能,我决定投降。”士兵们听了他的话,有的默默点头,有的则低声叹息,但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于是,罪徒带着他的残部,朝着君主的营地走去,迎接他未知的命运。

罪徒的动摇

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当那带着君主劝降之意的消息,如同一阵威力巨大的惊雷般猛然在战场上炸响,刹那间,整个战场都好似被这声惊雷震得颤抖起来。罪徒内心那原本看似坚固的天平,开始了剧烈且令人心悸的倾斜。

他骑在那匹早已没了往日神骏模样的战马上,这匹马曾经在战场上如风般驰骋,身姿矫健,而如今却显得如此疲惫和萎靡。罪徒的身体微微颤抖着,那颤抖并非源于恐惧,而是内心复杂情绪交织下的本能反应。他的眼神中满是复杂得难以言喻的情绪,有不甘、有犹豫、有怜悯,还有对未来的迷茫。他的目光缓缓地扫过身边那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士兵,这一眼望去,仿佛看到了一群在黑暗无边的荒野中迷失了方向的羔羊。

这些士兵们,曾经是那样的英勇无畏,他们怀揣着对罪徒的忠诚,毫不犹豫地跟随他出生入死。在无数个战火纷飞、硝烟刺鼻的日子里,他们为了罪徒那看似远大的野心,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地穿梭。他们的脸庞被硝烟熏得黝黑,那是战火留下的印记;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每一道伤口都仿佛是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他们为这场叛乱所经历的苦难。有的士兵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眼神中没有了往日的光彩,仿佛灵魂早已随着逝去的战友飘向了远方,飘到了一个没有战争、没有痛苦的世界;有的士兵则蹲在地上,双手抱头,身体微微抽泣,那压抑的哭声在寂静的战场上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对命运发出的无奈叹息。罪徒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丝怜悯,这怜悯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将他整个人都淹没其中。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当初起兵叛乱的时候。那时的他,豪情壮志满胸怀,坚信自己能够凭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如何拯救德意志 古人看我玩原神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农民将军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中国古代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