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洒落在三海平原南边的这座深山里。金色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缝隙,斑驳地映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形状各异的光影,宛如一幅天然的抽象画作。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那些光影也随之摇曳、舞动,仿佛是大自然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舞蹈表演。
山中的鸟儿欢快地歌唱着,它们在枝头跳跃、嬉戏,歌声清脆悦耳,交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那歌声仿佛是对这美好一天的欢呼与赞颂,传递着生机与希望。在这一片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中,祝融正兴致勃勃地和大家分享着打猎的技巧。
他站在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上,周围密密麻麻地围满了农民。这些农民们眼神中满是专注和期待,紧紧地盯着祝融,生怕错过他说的每一个字。祝融一边生动地比划着,一边详细地讲解着如何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地形选择合适的打猎地点。
“在春天,”祝融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野兽们刚刚度过寒冷的冬天,身体还比较虚弱。它们急需补充能量,所以会经常到山谷里寻找鲜嫩的青草和水源。我们就可以在山谷附近设下巧妙的陷阱,等待它们自投罗网。”说着,他用手向山谷的方向指去,仿佛那里已经有无数的猎物在等着他们。
“而在夏天,天气炎热,野兽们为了消暑解渴,会到山林里的小溪边喝水。我们可以提前在小溪边埋伏好,等它们靠近时,就能够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祝融一边说着,一边模拟着埋伏和攻击的动作,农民们看得入神,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
就在大家沉浸在这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时,突然,一个农民神色匆匆地从远处跑来。他的脸上满是惊恐和焦急,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阳城被虫族大军围困了!崔嵬和虞朝九姓勇士们的首领已经全部战死沙场!”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山中的宁静。原本欢快的气氛戛然而止,所有人都愣住了,仿佛时间都停止了。大家的脸上露出了震惊和恐惧的神情,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祝融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震惊和忧虑。他深知阳城对于虞朝的重要性,它是虞朝的门户,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屏障。一旦阳城失守,虫族大军将长驱直入,如洪水猛兽般席卷虞朝的疆土,百姓们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同时,他也明白崔嵬和九姓勇士首领们的战死意味着什么。他们是虞朝的中流砥柱,是军队中的精英将领,他们的牺牲让虞朝失去了一批最优秀的将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也将受到沉重的打击。
祝融立刻停止了讲解,他的目光迅速扫视了一圈周围的农民,然后转身,语气坚定而沉稳地说道:“各位,我必须立刻赶回都城,处理此事。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保护好自己的村庄。”
说完,他不顾连日来教导村民打猎的疲惫,大步走到自己的快马旁,翻身上马。那匹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急切心情,四蹄刨地,嘶鸣一声,准备飞奔而去。祝融双腿一夹马腹,快马如离弦之箭般向着都城疾驰而去。
一路上,祝融心急如焚。他策马狂奔,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吹乱了他的头发和衣衫。快马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开来,形成一条长长的尘烟尾巴。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阳城被围的惨烈景象:城墙上战火纷飞,士兵们在奋勇抵抗,百姓们在城中四处奔逃,哭声、喊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一片混乱和凄惨。
他想象着百姓们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痛苦挣扎的模样,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他懊悔自己多日来被困山中,没能及时得到阳城被围的消息。如果他能早点得知,或许就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或许就能挽救无数百姓的生命和将领们的牺牲。
当祝融终于赶回都城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城门口,百姓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脸上写满了恐惧和绝望。孩子们在人群中哭泣,老人被挤得东倒西歪。街道上,士兵们匆忙地奔走传令,有的扛着武器,有的牵着战马,一片忙碌而混乱的景象。
祝融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和焦虑,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迅速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大臣们纷纷赶来,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紧张。祝融认真地听取了各方的汇报,详细了解了当前的局势。
经过深思熟虑,他果断地下达了一系列命令。“一方面,组织军队加强都城杭州的防御,”祝融的声音坚定有力,“加固城墙,增加防御工事,准备充足的武器和物资,防止虫族大军进一步逼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决心,仿佛在向所有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