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逆流韶华 > 第2章 那枚铜钱不是假的

第2章 那枚铜钱不是假的(1 / 2)

晨光透过社区食堂的纱窗,在旧物回收箱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

沈建国蹲在箱前,老花镜滑到鼻尖,布满老茧的手指正一枚枚翻捡箱底的旧物。

一枚铜钱突然硌到指腹。

他眯起眼,将那枚泛着青灰的铜钱举到亮处。

正面“2o”

三个小字被磨得亮,背面的刻痕有些模糊,却能辨出“下次,换我来找你”

的字迹。

老人的拇指轻轻摩挲纹路,像在触碰某种温热的记忆——儿子当年蹲在煤球炉前说“有些东西不是谁造的,是‘该出来’的”

时,眼里也是这种亮的光。

“老沈头又在捣鼓啥宝贝呢?”

早点摊的王婶端着豆浆桶凑过来,围裙上还沾着黄豆粉,“这破铜钱能换俩包子不?”

沈建国没接话,转身从柜台下摸出个玻璃展示盒。

他用袖口仔细擦了擦盒盖,将铜钱轻轻放进去,又翻出马克笔在标签纸上写:“第一枚未来币”

围观的居民哄笑起来。

张叔叼着油条凑趣:“老沈,你这标签比我家孙子的奥特曼卡还能编!”

卖菜的李婶拍着大腿笑:“明儿我也找个破钥匙扣,写‘第一枚外星币’!”

笑声里,林夏的指尖突然凉。

她站在人群后,目光钉在“该出来的”

那行小字上。

三年前暴雨夜,沈星河站在即将消散的光雾里,最后说的就是这句话。

当时他的声音混着雷声,却清晰得像刻进骨髓:“有些东西该出来了,我得把位置腾给它们。”

她下意识去摸口袋里的星河币——那张印着1998年教室窗影的纸币还在,边角被她捏出了毛边。

“叮——”

苏红·终的电脑警报声刺破深夜的寂静。

她猛地直起腰,屏幕上的数据流正以肉眼可见的度重组。

原本代表金额的数字全部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孝”

“信”

“善”

这样的汉字标签在跳动。

“1o:o3分,张阿婆买降压药——标记‘孝’;11:17分,快递小哥替孕妇垫付快递费——标记‘信’。”

她对着空气复述监测结果,指尖快敲击键盘调取全国终端数据,“系统自动升级为记忆锚定模式”

后颈突然泛起凉意。

她想起三个月前沈星河说的“要让系统学会看人心”

,当时只当是理想主义的呓语,此刻却见那些曾被银行忽略的“无用数据”

——阿婆买药时手抖的次数,小哥垫付时红了的耳尖——正被系统精确捕捉,编织成新的网络。

“沈星河!”

她抓起手机拨通号码,“立刻来实验室。”

沈星河正窝在客厅旧沙里。

电话铃响起时,他刚翻开一本布满茶渍的旧笔记本——1998年的字迹歪歪扭扭,第一页写着:“高二(3)班周小海,偷刷两次游戏卡。

监控显示他每次都等到最后,看其他同学打完再走。

不是贪便宜,是舍不得离开没人等的家。”

“苏红?”

他接起电话,指腹轻轻抚过“舍不得离开”

那行字。

“它开始学习定义价值了。”

苏红的声音带着少见的急促,“当系统能把‘替陌生人垫钱’归类为‘信’,就不再需要我们输入规则。”

沈星河沉默着望向窗外。

社区广场的老ic卡机前,几个孩子正举着旧卡兑换情感积分——昨天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又跑过来,这次她举着的是奶奶补了三次的毛线手套,说要换份热豆浆给流浪猫。

“干预吗?”

苏红问。

他低头看向笔记本第二页,那里贴着张泛黄的饭票,背面用铅笔写着:“林夏今天没吃午饭,把饭票塞给了捡废品的奶奶。”

“不干预。”

他说,“它本来就是该学会这个的。”

废弃游戏厅的铁皮门“吱呀”

一声被推开。

林夏跟着沈星河走进去,霉味混着灰尘扑面而来。

但当他点亮吊灯时,她却愣住了——墙面被重新刷成了米白色,正中央挂着块木牌:“星河旧物馆——收故事,换豆浆。”

“明天开始。”

沈星河摸着斑驳的游戏机外壳,“居民可以送来老物件,每件都录入系统生成积分,能换社区理、代取快递这些服务。”

消息像长了翅膀。

第二天清晨,旧物馆门口就排起了队。

穿蓝布衫的老奶奶颤巍巍掏出个花布包,里面是本卷边的补习笔记:“这是我家老头子给知青娃补课时写的,他走了十年,可那些娃逢年过节还寄明信片”

剃着板寸的少年红着脸递上双磨破的球鞋:“我爸修了三次,说等我考上大学再买新的”

扎马尾的姑娘捏着封没贴邮票的情书,眼

最新小说: 我可不是东京文豪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结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汉就多胎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 体育及其生存 我们[暗恋] 雷神大洪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