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河推开通往图书馆三楼的木门时,霉味混着旧报纸的油墨香扑面而来。
他怀里抱着从报刊区翻出的《国际间谍档案1945-199o》,牛皮封面边缘卷着毛边,显然多年没人动过。
老座钟在墙角敲响八点,指针的咔嗒声里,他在靠窗的旧木桌前坐下。
台灯拧到最亮,光斑落在书页上"
冷战时期地下传播"
那章——密写药水、微缩胶卷、摩尔斯电码电台,每一行字都像火星子,在他脑海里噼啪炸开。
"
摩尔斯电码"
他指尖划过"
1961年柏林墙下,东德学生用收音机信号传递自由宣言"
的案例,喉结动了动。
前世做跨境贸易时接触过老船工的手旗信号,本质和摩尔斯同源,普通人学三天就能上手,关键是够"
旧"
——旧到审查系统还没反应过来该怎么抓。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阿浩来的消息:"
视频上传完成,用《三体》第章第5行做密钥,论坛评论区已经炸了,说像在看外星语教学。
"
他勾了勾嘴角,摸出钢笔在笔记本上画下闪电符号——这是给小陆的暗号,让技术组把频谱仪教程和摩尔斯对照表绑在一起。
"
同学,这里有人吗?"
抬头的瞬间,沈星河差点把钢笔掉在桌上。
李约素抱着个黑色笔记本在桌角,镜片后的眼睛熬得通红,衬衫第二颗纽扣歪着,像是刚从床上滚起来。
"
你怎么找到这儿的?"
"
论坛后台监控到半小时前,三个镜像站同时被封。
"
李约素把电脑往桌上一放,屏幕亮起的蓝光映出他眼下的青黑,"
我黑进他们的封站日志看了眼,关键词是非法出版物传播。
"
他指尖快敲击键盘,"
刚换了备用域名,用区块链生成时间戳备份了所有文档——每个段落都带出生成时间,就算他们删了,我们也能证明内容早于审查令存在。
"
沈星河盯着屏幕上滚动的哈希值,突然伸手按住李约素的手腕:"
做得好。
但记住,我们不是在对抗谁,是在给未来留火种。
"
李约素的喉结动了动,低头时镜片闪过一道光:"
我爸是文革时的知青,他说过,有些书被烧了,可背过的人还活着。
现在轮到我们当那个活着的人。
"
窗外传来汽车鸣笛,沈星河的目光扫过玻璃上自己的倒影——十七岁的脸,眼底却沉得像口井。
他抓起钢笔在"
摩尔斯电码"
四个字上画了个圈,对李约素说:"
今晚十一点,你在新域名页挂个教程链接,标题就叫《如何用耳机听懂宇宙语言》。
"
"
明白。
"
李约素合上电脑起身,经过书架时碰倒了一本《无线电入门》,弯腰捡的时候,沈星河瞥见他后颈贴着退烧贴——这小子,怕是着烧还在守论坛。
老座钟敲了八下半,沈星河翻到报刊区最后一叠《人民邮电》1983年合订本时,手机突然震得掌心麻。
是林雪梅的短信:"
来实验室,有东西给你看。
"
推开实验室门的刹那,消毒水味裹着油墨味扑面而来。
林雪梅站在实验台前,白大褂下摆沾着墨迹,手里捏着封牛皮纸信,封口处盖着"
中国科幻协会"
的红章。
"
周慕云办公室寄来的。
"
她把信推过来,指甲在"
科学顾问团邀请函"
几个字上掐出白印,"
说是要组建专家团队,给《三体》做学术审定。
"
沈星河拆开信,里面的铅字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鉴于《三体》引的社会讨论,特邀请您作为天体物理领域代表,参与修订工作"
他的拇指碾过信纸边缘,触感比普通打印纸厚三分——这是特种纸,市面上买不到。
"
陷阱。
"
两人同时开口。
林雪梅扯下白大褂扔在椅背上,露出里面洗得白的蓝衬衫:"
但我要去。
"
她转身从抽屉里翻出个微型录音笔,"
上周老周教授说,他们要的不是科学顾问,是给净化版背书的工具人。
我得知道他们打算怎么改,改多少。
"
"
带这个。
"
沈星河摸出个银色纽扣,"
上次在电子市场淘的,能连我手机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