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造游艇(1 / 4)

    1957年的10月。

    陈光良携长子陈文杰,驱车来到北角的殡仪馆。

    此时殡仪馆的外面,汇聚着大量的市民和记者,他们都是来参加‘一代巨商’刘鸿生的葬礼。

    刘鸿生的葬礼虽然没有当年杜月笙的规模庞大,当时是3000名市民前来送葬,但刘鸿生的逝世也是港岛的一大新闻,送葬规模也是非常庞大,需要JC维持着北角这边的秩序。

    算起来,刘鸿生是‘刘氏家族’的第三代,晚清时,刘家第一代移民刘维忠在沪市租界经营娱乐业,为刘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二代刘贤喜出任招商局的轮船买办,家境尚属于小康。以刘鸿生和刘吉生为代表的第三代,在刘家创业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纺大王、水泥大王等于一身的“企业大王”刘鸿生,使刘家成了沪市屈指可数的豪门望族。

    陈光良、陈文杰一前一后走进殡仪馆,引起不少人的骚动。

    “陈先生也来了”

    “那是自然,陈先生和刘鸿生先生既是同乡,也同是沪市的豪门望族,据说也是朋友,岂会不来送最后一程。”

    “说起沪市的豪门望族,如今这香港也成为他们的天下,粤籍商人不如他们啊!”

    “主要是有陈光良先生撑起沪籍商人的大旗,那粤籍商人自然不可能超过。陈氏家族在金融、航运、地产、工业,都是香港华资的龙头,强大的让人窒息,比英资都更胜出。”

    “是啊,这一波航运高峰,听说环球集团就赚了8000万美金,汇丰都不得不眼巴巴的凑上去,寻求合作。”

    陈光良来到室内,看了好友最后一眼,随即行礼。

    他和刘鸿生算不是知心的好友,但却有一种强者之间的默契,为此,陈光良甚至指点刘鸿生,来到香港发展。

    如今的刘鸿生一家,大部分的子女都在香港发展,仅一两个已经加入阵营的,留在内地。

    “节哀”

    “多谢陈先生,谢谢你能送大哥最后一程。”

    刘吉生站在家属前首,带领家族向陈光良鞠躬致谢。

    他主动说道:“大哥最后时刻,还说陈先生是我们刘家的恩人。”

    陈光良感叹道:“刘先生是我的至交好友啊,一辈子为国家的实业而奋斗,历史是不会忘记他的。”

    没有晚清民国的资本家,又何来一个国家的实业脊梁。当年的民族资本和外资较量,每一次胜利都来之不易。

    就算四十年代末,这些资本家很多都离开家乡,但他们依旧给国家留下了技术人材、熟练工人、以及工业的底蕴和基础。

    纺织业、化学工业、航运、食品.更不要说,‘船王’卢作孚回国,‘冠生园’老板冼冠生留在沪市、‘天厨味精’老板吴蕴初留下、‘永安集团’掌门人郭琳爽也留下了.

    随后。

    陈光良、陈文杰参加了葬礼,送好友最后一程。

    参加刘鸿生的葬礼后,陈光良和方椒伯、谢蘅窗等一众沪市好友,也来到香格里拉酒店坐一坐。

    其实,包括刘鸿生在内的沪市来港的老资格商人,事业发展得并不算很顺利。

    刘鸿生来到香港后,投资了毛纺厂、火柴厂、航运等产业,其中毛纺厂的业务做的一般,以后都未必做得过后起之秀曹光彪。至于火柴厂,主要是刘吉生的产业;最后便是航运,目前也仅一两艘船的船东,而且刘鸿生一家卷入在朝战时支援北方,因此被美国列为‘禁令人物’。

最新小说: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朱颜执鼎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官场之临海凭风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重生之得意人生 缠娇鸾 重生年代大院娇媳美又飒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