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制片大战(2 / 4)

至于‘陈光良基金会’是七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大概在1978年左右,陈光良决定才真正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慈善基金会,主要是帮助内地的同胞。

    乐施会成立初期,陈光良让严人美牵头,盛七小姐等人夫人加入,再让‘陈氏顾问’郭德明兼任外部参谋。

    首期资金是100万港币,主要用于香港难民的生存问题。

    第二天,陈光良在庄铸九、陆涵章的陪同下,来到北角‘凤凰制片厂’。

    目前,时代影业在内地已经没有制片业务,制片都集中在香港。甚至,连南鲸西路的时代电影院都卖出去。

    而香港的制片业务,主要集中在北角的‘凤凰制片厂’,其次九龙也有家‘制片基地’;与此同时,时代影业刚刚斥资40万港币,在清水湾购入100万平方尺的山地,打算后期进行移山填海,打造‘时代影城’。

    戏院业务方面,在香港、东南亚已经拥有120多出电影院,而且全部是自有物业,整体的座位远比邵氏家族的规模庞大,差不多是两倍以上;毕竟,邵氏家族的戏院,很多都是露天戏院和乡下戏院。

    走进北角的‘凤凰制片厂’,这里异常的繁忙,一眼就能看出来,制作人员和演绎人员行色匆匆。

    陆涵章主动介绍道:“我们时代影业现在是香港右.派电影的霸主,每年制片可以达到近百部,所以大家的工作都很慢,但是也比较开心。”

    后面一句话,陈光良不敢苟同。

    由于时代影业的‘院线垄断性’,在香港、东南亚拥有大量的电影院,而时代影业又拥有强大的制片能力,所以时代影业的院线不放外面制作的电影。

    这样一来,那些想独立制作电影的人,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投靠时代影业。

    开心什么?

    时代影业的垄断性,必然要压榨制作人员和演艺人员,大家只有‘打工合约等级’的念想。

    陈光良疑问道:“一年制作百部,是不是有些多了?”

    陆涵章笑道:“不多!老板有所不知道,东南亚那边对电影的要求不高,只管一个更新快。”

    快餐文化?

    想来是如此。

    战后,人们的生活枯燥,需要更多的电影来调节。若像以前的模式,一部电影上映两三个月,一轮放了,二轮放,三四轮再放,显然是行不通的。

    陈光良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模式当前是行得通的,但时间一长,大家也会追求更好的制片内容。”

    陆涵章立即听进去了,说道:“我们也不是全部追求那种电影,每年也会力求拍摄出十部精品以上的电影。”

    陈光良点点头,他应该是有些多虑了,毕竟时代影业不是‘家长制’,旗下一直有‘艺人培训班’、‘导演编辑培训班’,公司规章制度比较完善。

    而前世邵氏犯错,是因为邵邨人喜欢贪污东南亚邵氏的制片费用,才气得邵逸夫从新加坡跑到香港,亲自监督制片。

    “对了,你们两人也要注意培养新人,哪天组织你们看中的管理层和制片人才,和我见见面。”

    “好”

    整个时代影业,庄铸九担任总经理,他不仅管院线、发行业务,也管制片业务;但实际上,陆涵章又主管制片业务。

    在两人的下面,还有很多管理层,陈光良倒是也知道和了解,包括两个制片厂的厂长、地区发行负责人等等。

    假设陆涵章领导的制片业务,在市场反响不好,庄铸九是会提出来

最新小说: 继兄宠我掌心娇,亲哥红眼悔断肠 潮湿咬痕 穿成冷宫弃妃,我在后宫开小卖部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替嫁后成了校草的豪门后妈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 绝对权力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从宠物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