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归还,最长的年份是24年。同时宣布发行复兴公债3亿4千万元,作为平衡收支、安定汇市的基金。这也是1932年整理公债方案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再度整理公债的还本付息方案,而且涉及自民初以来中央政府历次公开发行的公债和国库券。
2月15日财政部下令沪市华商证券交易所于17日照常开市,但鉴于统一公债票尚未印竣,新旧票调换事宜亦未开始办理,开市后只做了结,仍沿用旧发各种债券名称开拍,停做现、期货买卖新交易,对统一公债甲乙丙丁戊五种,暂停开做新交易。从2月17日到2月27日,专拍1月29日截止之2月份期货交易6300万元,使以前旧账在2月27日前交割清楚,得到完全清理。
自2月28日起,统一公债甲乙丙丁戊五种正式挂牌开拍。
3月,因统一公债发行伊始,调换手续尚未办理完竣,统一公债丙丁戊三种之近期行市尚无成交,交易极为清淡,而价格变动也较小。
“这个甲种统一公债,目前的价格也就60元上下维持,倒是可以投资投资。这样,平安银行买进300万的甲种统一公债,充实投资的项目。”
叶熙明点点头,说道:“好,本来我也是想投资的甲种统一公债,不过当时您在川蜀考察,便一直没有行动。甲种的价格,若是行情好,涨到70元是没有问题。”
陈光良当即说道:“那就按照70元的目标,超过这个价格,就逐步套现,我们现在是可投资,可不投资,不用看得那么重。”
“明白”
待叶熙明离开后,陈光良有些若有所思。
这一次七星公司参与其中,恐怕主要不是为了‘抛空’原来的33种公债;而是在最低谷时,吸纳大量的33种公债,然后去交换新的五种‘统一公债’。
陈光良因为去川蜀,倒是错过了这波行情,不过无所谓,少赚一点就少赚一点。
在美国纽约驶向沪市的船上,美国人杰克正在期待着此次的沪市之行,他是来沪市向‘老板兼恩人’陈光良汇报的,顺便也来沪市旅游一趟。
他很感激陈光良,给了他东山再起的命运,所以这一次他决定亲自来沪市,向陈光良表‘忠心’。
杰克手中,是一本叫做《Everything About Shanghai(我想去上·海)》的旅游指南杂志,价格还挺贵的。
【指南开篇介绍沪市开埠历史,从开埠前讲到一二八,算是把沪市的历史好好交待了一遍。其中有一个片段讲了沪市有些马路的旧称,如南鲸路曾叫派克弄,外滩曾叫扬子江路,四川(中)路曾叫“大桥路”,江西(中)路曾叫“教堂路”。
紧接着就是介绍一下沪市有点复杂的治理模式。虽然民国时代的沪市,一市三府的行政管理足以让外来者头晕眼花,但在司法管辖权上却更为复杂,西方几大帝国主义均在沪市设有海外法庭或外事法庭,在此就不展开叙述了。
沪市的地理位置以及近代以来历史变迁产生的特殊性使之成为中国经济之都,人口也飙升至世界第六,并有望在1935年(指南出版于1934年)超越芝加哥,跻身老五。而外国人,其实只占不到三十分之一,在租界也没有达到十分之一。
1934年建成的国际饭店,是远东第一高楼,美国以外最高的建筑。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沪市总会大楼,以及里面号称“世界第一长的酒吧吧台”。不过指南上预言,此时美国刚刚推翻了禁酒令,这个记录很快将会易手。
不远处英法租界交界路爱德华七世路的尽头是为曾经来沪市淘金却殒命于一战的冒险家所设立的胜利女神雕像。这是沪市最具标志性的景观之一,从外白渡桥至胜利女神雕像是1935年外滩的全貌,也是沪市的缩影。
来沪市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轮船和火车,越洋飞行在这个年代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