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开门红(3 / 4)

然就是广告大户了!

    “第二批推销员培训得如何了?”陈光良看着正在生产的设备,空气都散着一些甜味和奶味,十分的迷人。

    副总经理陈世源在一旁汇报情况:“再过一周时间,他们就可以派出去往住宅区里面推销。”

    这个年代人工便宜,推销员又是拿提成,所以哪怕是养着100个推销员,成本也不算高。

    ‘维他奶’采取这种直营的方式,能最快速度的建立起‘市场’,因为将沪市的饭店、中高档住宅区一网打尽后,便是建立起最正确的市场。

    陈光良似乎记得,前世的维他奶一开始的销量很差,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采取高温杀菌,所以保质期是一天时间;同时包装也不是瓶装,不能确定饭店这个最大的小费群体。

    所以如今的‘维他奶’,至少也是相当于前世香港‘维他奶’在五十年代的产品、销售水平。更重要的是,这个年代的上海消费能力,是高于五十年代香港的。

    陈光良说道:“只要建立这两个方向的销售渠道,那我们就只需要关注产品即可。市场逐步走上正轨,才是最大的检验标准。”“是,我们每天都会记录销售的情况!”

    产品、渠道、广告,陈光良都觉得他做到了最好,不需要维他奶去‘试错’,理论上讲市场会逐步走上正轨。

    就好比可口可乐来华一年,迟迟不能销售起来。结果陈光良提前给它改个中文名‘可口可樂’,再让美女明星拍摄画报广告,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有时候,往往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陈光良在工厂视察一番后,随后回到二楼的行政办公室。

    继‘长江车行’、‘长江地产’、‘东方日报’之后,这是他第四个‘总经理’职位。

    ‘维他奶’工厂的生产能力,是一天生产2~5万瓶,基本能适应未来几年时间沪市的本地需求!

    当然这个时代的物资采购是个麻烦事,豆奶的主要材料:大豆、糖,后期都是个麻烦事。

    如果东北不被日本人占领,陈光良就考虑去东边租地种大豆了,所以维他奶后续都要在这两方面遇到不少麻烦事。

    不过陈光良无需烦劳,这种事情就交给手下去做,毕竟很快‘维他奶’对他来说,只是一门‘小生意’。

    当然这个品牌,后续要带到香江去!

    《东方日报》率先报道一件事:某位工部局的官员,对于最近发生的‘分层销售房屋’一事做出评论——它并不违法。

    虽然这名官员没有透露太多的信息,但这句话也点燃了沪市的地产市场。

    以前大家不敢尝试,那是因为担心法律问题,如今工部局官员如此说,显然这里面可以左右做。

    当然还是有很多地产公司不明白,这个房契该如何做的问题,只有继续深挖内幕消息。

    但不用说,沪市很快将流行起‘分层销售’和‘分期销售’的模式来。

    当然大地产公司和银行,还是有些不屑一顾,毕竟他们投资建筑物业,那是奔着长期收租去的。

    好比长江地产开发的一层楼,第一年顶手费便是600,租金再600,仅需要7年多就能回本,这还不算租金上涨的情况下。

    这种模式只是适合中小型地产企业,资产在一百万大洋以下的。

    至于未来市场‘饱和’这个问题,相信绝大多数开发商都不会去考虑。

    “陈经理,北平和武汉的《东方日报》筹备的

最新小说: 箱子里的战锤40K 重生年代大院娇媳美又飒 缠娇鸾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敌国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