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的灯光映照着黄浦江面,胡润百富榜布会的现场更是灯火通明。
沈星晚站在后台的镜子前,指尖轻轻拂过改良中山装的衣襟——这件衣服用自家研的第五代可降解羊毛混纺面料制成,藏青色的面料上绣着细如丝的暗纹,是王师傅带着绣娘们用“虚实针”
绣的缝纫机图案,领口别着的那枚胸针格外醒目:主体是她创业时用的第一台蝴蝶牌缝纫机零件改制的,银色的机身泛着岁月的光泽,针脚处镶嵌着一颗小小的蓝宝石,是陆战锋去年在敦煌出差时特意为她定制的,此刻冰凉的金属贴着肌肤,却压不住心里翻涌的情绪。
“星晚姐,外面记者都快挤爆了!
刚才听胡润的工作人员说,今年的富是您,身家86o亿,是中国位服装行业女富!”
林薇跌跌撞撞地跑进来,她穿着件米白色的真丝衬衫,是用“青霞同款”
风衣的余料做的,辫梢的红绳随着动作晃悠,眼眶红得像兔子,“不过……也有记者在嘀咕,说‘做衣服的能当富,是不是水分太大’,还有人翻出咱们早年做家庭小作坊的照片,说‘草根出身难登大雅之堂’。”
沈星晚握着胸针的手顿了顿,镜子里的女人眼底虽有红血丝,眼神却异常平静。
她想起三十年前,在不到十平米的小屋里,她和陆战锋围着一台旧缝纫机熬到半夜,第一笔订单赚的5o块钱,两人舍不得花,给刚出生的儿子买了罐奶粉;想起为了研可降解面料,团队在实验室熬了三年,失败了二十多次,她甚至抵押了家里的房子;想起在巴黎时装周,面对外媒的质疑,她用“敦煌飞天”
系列礼服证明中国设计的实力——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早就把她的棱角磨平,却也让她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让他们说吧。”
沈星晚转过身,帮林薇理了理歪掉的衬衫领口,“草根出身不是丢人的事,能从草根做到今天,靠的不是运气,是一针一线的坚持,是对工艺的敬畏,是身边人的支持。
等会儿上台,我会告诉他们,服装行业不仅能养家糊口,还能撑起中国品牌的一片天。”
这时,陆战锋从外面走进来。
他穿着件深灰色的西装,是沈星晚特意为他设计的,袖口绣着小小的“暖福”
1ogo,头梳得整齐,却难掩眼底的骄傲。
他走到沈星晚身边,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面料传过来,像一股暖流注入她的心底:“别紧张,我刚在台下看到王师傅她们了,老人家特意穿了当年给你绣的第一件苏绣马甲,说要给你撑场子。
还有沈浩,拿着你创业时的缝纫机模型,跟记者说‘我妈最厉害的不是当富,是让几百个工人有饭吃’。”
沈星晚抬头看他,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
这些年,不管她走多远,陆战锋永远是那个最懂她的人。
她创业初期被人质疑“女人做不好工厂”
,是他站出来说“我媳妇比你们都能扛”
;她去米兰打官司时焦虑失眠,是他每天给她煮红糖姜茶,陪着她整理证据;就连这次入围胡润富豪榜,他也没说过一句“你真厉害”
,只默默帮她准备言稿,核对每一个数据。
“战锋,”
沈星晚靠在他怀里,声音带着哽咽,“我有时候会想,要是当年没坚持做衣服,咱们会不会过得更轻松?”
“不会。”
陆战锋低头在她额头印下一个轻柔的吻,胡茬轻轻蹭过她的皮肤,带着熟悉的痒意,“你忘了吗?当年你说‘要让中国的衣服走出国门’,眼睛亮得像星星。
现在你做到了,不仅走出国门,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工艺、中国的设计,这比什么都重要。”
他从口袋里掏出块手帕,是王师傅绣的苏绣手帕,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拿着,上台别掉眼泪,咱们要让大家看到,中国女富不仅有实力,还有底气。”
布会的主持人这时走上台,对着话筒高声宣布:“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2o2x年胡润百富榜中国富——沈星晚女士!”
沈星晚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中山装的领口,在陆战锋鼓励的目光中走上台。
聚光灯下,她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台下的掌声雷动,王师傅坐在第一排,穿着那件洗得白的苏绣马甲,激动得手都在抖;沈浩举着缝纫机模型,对着她用力挥手;陆战锋站在后台入口,眼神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谢谢大家。”
沈星晚接过胡润先生递来的荣誉证书——证书是用再生纸张制作的,封面烫金的“胡润百富榜”
字样格外醒目,内页印着她的照片和身家数据,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位来自服装行业的中国女富,推动非遗工艺活化与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军者”
。
她举起证书,声音清晰而真诚:“其实站在这里,我最想感谢的不是财富,而是那些陪我一路走来的人。”
她看向台下的王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