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逛故宫
国内现在经济不富裕,老百姓口袋里也没几个钱,旅游业还没有兴起。
不过京城作为都,这时期也开放了不少旅游景点,如故宫、长城…等
要是全都去游玩一遍,张启明就是花个十天半月,也逛不完。
他也没那么多时间。
三月份天气还是太冷,张启明就打消了去爬长城的想法。
他可不想去长城上吹冷空调。
来京城,不逛传说中的皇宫,绝对是一大遗憾。
张启明就打算去逛逛,他前世来旅游过一次,想看看现在的紫禁城有什么不同。
新华夏建立之前,华夏经历几千年的帝王封建统治,皇权早就刻进每一个华人骨髓。
凡是打着皇室出品的东西,在市场上都能炒出天价。
就连皇帝用过的夜壶都能当古董,被人抢着买!
张启明旗下的面膜和升龙丸,就打着皇室贡品的名头,在市场上非常畅销,深受那些太太小姐们的欢迎。
紫禁城是皇帝居所和办公地,是皇权最显着的象征。
更是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
80年代初,紫禁城就已经开放,允许游客参观。
只不过来游玩的人远没有后世那么多,大部分都是外国和海外华侨游客。
次日清晨,在长城饭店休息一晚的张启明一行,正在品尝长城饭店特色早餐“1984”
早餐用四个数字来命名,听起来很神秘。
实际上是因为该饭店于1984年6月20日正式营业,这款早餐是为了纪念饭店开业而特别命名。
都是一些常见的传统小吃,如油酥烧饼、肉丝面、大卤面、甜沫,以及海鲜水饺等。
只不过做这些早餐的都是长城饭店的大厨,在口感上更加好一些而已。
特别是甜沫在早上很受欢迎。
………
“张少,我们包的一辆大巴车到了,请的故宫导游也在外面车上等候!”
孙国栋走到正在窗边欣赏风景的张启明身边,轻声说道。
“嗯,那我们就走吧!”
张启明点了点头,转身和众人说道。
京城之地,相对香江来说,治安要好得多。
张启明一行人多,加上保镖足有十几人,他如果开车队出行,实在太高调。
就让孙国栋提前做了安排。
张启明话音一落,众人立马行动起来。
没几分钟,就下楼上了大巴车,向紫禁城方向驶去。
孙国栋找的导游叫张京生,地地道道的京城本地人,个子看起来并不高,长相也很普通。
不过,继承了京城人话唠特点,嘴皮子很溜。
刚见到张启明时,身上散的上位者气场,让他还有些拘谨。
不过很快就适应过来,开始眉飞色舞的说了一大通有趣的京城历史人物故事。
京城从元朝开始就是都,生过太多太多故事,离现代也最接近。
本地人可以说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
大街上随便拉一个本地人,都能给你讲一堆故事。
如果是外地人到京城,他们讲的更起劲。
张启明前世来旅游时,虽然也听过导游讲历史。
但远不如这个时代的人讲的更有特色。
后世京城更加现代化展以后,很多东西已经丢了,少了那种年代独有的味道。
曹思琪从小在香江长大,接受的也是西方文化教育。
初次听到皇帝和妃子们,还有文武大臣的故事,感到非常新奇,兴趣最大。
叽叽喳喳的问了很多问题!
特别是进入故宫后,看着这庄严肃穆的皇宫,嘴里止不住的惊呼出声。
“好大好豪华的宫殿啊!
我在英伦见到过白金汉宫,比这里都差远啦!”
“英伦算什么,不过是一小岛而已!”
张启明看着眼前的庞大宫殿群,说道
进入张启明眼里的故宫,远不如后世修复的那么完善,显得有些残旧不堪,许多建筑地方都有掉色。
国家虽然早就安排人开始修复,不过想要将这么庞大的宫殿群和里面的文物修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耗费资金也非常庞大。
现在国家贫穷,很多钱都用在了国防和民生这些刀刃上。
用在文物修复上的资金自然就少了很多。
不过即便是这样,国家依然每年挤出一笔钱用于故宫的修复。
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文物修复厂,从民间找来了大量的文物修复大师,进行修复。
到张启明前世时,故宫已经修复的相当完善。
他前世很喜欢看的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的就是这些修复大师的工匠精神。
这部纪录片通过展示故宫文物修复师们的工作和生活,传达了对传统工艺的敬畏、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
这些修复师们都是代代相传,不仅掌握了高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