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 > 第53章 会德丰资产

第53章 会德丰资产(1 / 2)

“张少,您找我?”

贺峻豪满脸疑惑地快步走进房间,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此时,屋内的气氛显得格外紧张,情况确实十分紧急。

张启明深知时间紧迫,也不再浪费口舌说些无关紧要的话,直截了当地问道:

“前几天我特意交代让你去收集会德丰的相关资料,现在进展得如何啦?”

自从启明投资公司人手逐渐充足起来后,他便迅安排贺峻豪去收集各种企业的情况。

他一直期待着会德丰的收购战,迟迟没有爆的迹象。

于是,张启明果断地让贺峻豪派人第一时间展开对会德丰的深入调查。

当听到老板突然问及会德丰的情况时,贺峻豪神色略显不安,他缓缓回答道:

“张少,关于会德丰的情况,我确实已经收集到了一部分,但无奈时间并不是特别充裕,所以收集而来的信息难免不够全面和详细。

不过,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完善。

对了,张少,您是打算要对会德丰进行收购吗?”

张启明微微眯起双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光芒。

一旁的贺峻豪紧张地站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会德丰作为上市公司,其诸多信息都会披露,供股民参考。

调查基本信息并不困难。

会德丰于1925年成立,属于英伦马登家族掌控。

约翰·马登是现任会德丰主席。

他可以说是会德丰的中兴之人。

自50年代末期,他便开始执掌会德丰,并利用资本运作,开启了大规模的扩张之路。

在高峰期时,整个公司竟然拥有多达200多家的附属及联营公司,一举成为香江四大洋行之一。

而令张启明深感意外的是,看似被英伦马登家族主导的会德丰。

其最大股东居然是一个华人家族——张氏家族。

张氏家族作为香江最为老牌的家族之一,向来行事极为低调。

张启明也只是听闻过这个本家之名,对于其具体情况确实一点也不了解。

就是在后世信息大爆炸时代,香江的各大富豪榜上,也没有听过当家的情况。

贺峻豪调查所获取的资料表明,这个家族是靠西药生意逐步崛起的。

到了60年代,在现任家主张宇良的引领下,张家开始涉足房地产领域,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香江两座极具标志性的建筑——联邦大厦和国际大厦,最初便是张家旗下的产业。

在70年代,张家将这两幢大厦售给会德丰旗下联邦地产公司,获得联邦地产的77%股权,借壳上市。

随后又和马登达成合作,用地产公司换取会德丰的股份,成为会德丰洋行的最大股东。

现在张家掌握着会德丰34的股份,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马登家族也不过才掌握25的股份而已。

张启明从资料中现,马登家族可以说是成也航运,败也航运。

会德丰目前欠下的债务中,过八成的债务,都是在航运萧条时期,盲目扩张航运船队导致的。

香江在早期的确是航运的天下。

从二战一直到70年代,香江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只要涉足航运行业,仿佛就像是踏上了一条通往财富的康庄大道。

一个个航运巨头们赚得盆满钵满,香江也因此成为了全球船王最多的地方。

马登家族,最早就是靠着航运起家,展到现在成为一家综合性集团。

不过其主营业务中,依然是航运占据最核心位置。

70年代末,石油危机突然爆,导致航运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包船王看准时机,早早的弃船登陆。

马登家族却始终坚信,这次的危机并不会波及到他们所经营的散装货轮。

不仅没有缩减船队,反而称其他船王,卖船只的时候,大肆举债扩大船队的规模。

到了1983年底,此时的会德丰船务,船只总载重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39万吨。

代价却是高达218亿港元的巨额负债。

还有订购了价值68亿港元新船款项需要支付。

如果实在经济好的时候,这点债务也没什么。

可惜石油危机,引香江经济危机爆。

整个市场陷入了一片萧条之中。

在这样的困境下,会德丰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

股市是上市企业的经济晴雨表,最能反映一家企业的情况。

会德丰被香江人称为“蓝灯笼”

,典型的别人涨,他不涨,别人跌他猛跌。

被香江股民所厌弃。

截止昨日,会德丰市值294亿港币,股价42港币。

可债务却高达286亿港币,97的负债率,简直高的离谱,都快资不抵债了。

不过,会德丰在香江经济好的时候,兼并了很多优质企业。

单单控

最新小说: 军区大院来了个睡美人 美食:便衣摆摊,逃犯催我快上班 最后一位死神 道士下山1913 爱与权涅槃:冷艳女总裁 季杨 有染 刷好感度暴击奖励,谁说她们慢热 被逼自刎,嫡女重生撕婚书覆皇朝 我想追着你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