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纪委书记(1 / 2)

来到北江市的第一场常委会议,由于北钢厂工厂的围门上访事件被彻底打乱。

虽然郑大川临时解围,帮宋卿渡过了这个小难关,但宋卿已经没有心情再开下去。

这也让他第一次感觉到北方困难企业职工的苦楚,也第一次体会到独木难支的无奈。

任务已经布置下去,而且是限期完结。现在就要看看这些具体办事之人的能力和水平了!

目前看来,北江市的问题简直可以用千头万绪来形容。哪一件都很急,哪一件也不容易解决。

不仅是事,更多的是人!

深吸一口气,宋卿回到自己办公室内。

他知道越是此等时候,越是不能自乱阵脚。或许那些人也在此时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看看他有什么漏洞和瑕疵。

既然大会无法触及核心,那就换一种方式。

“康伟!”他向着门外喊了一声。

秘书应声拿着小本进入。

“帮我做两件事,”宋卿直接说道:

“第一,以市委办名义下发通知,要求各位常委,从明天开始,依次安排时间,我要单独听取他们分管领域的工作汇报和下一步思路。每个人,至少预留一个小时时间。”

“第二,以我的名义,给发改、工信、财政、住建、人社,还有沿河区这几个单位的一把手发调研通知。”

看到康伟在快速记着,他又补充一句,“告诉他们地点我会随机选,不听准备好的PPT汇报,我要看车间,看账本,听工人老师傅现场说。”

见他没有再做指示,康伟点头而出。

他这一步思路很清晰,就是针对这两天见到的情况做出的反应。

单独谈话,是“辨人”,他要近距离观察这些副手们的眼神、语气和逻辑,从中寻找可能的突破口,甚至盟友。

而密集调研,是“察事”,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掌握第一手资料,从“千头万绪”中理出几个关键的线头来。

他不进行暗访,而是通过市委把信息传达出去,更是为了敲山震虎,让这死水一滩激起一丝微妙的涟漪!

这条消息很快在北江市政府大院里传开。

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在走“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老套路,雷声大,雨点小。

有人心生警惕,尤其是那些与北钢、与沿河区利益牵扯颇深的人,开始悄悄互通电话,商议对策。

也有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

第二天一上班,他便开启了第一场单独谈话。

谈话之人有些出乎所有人意料--他选择了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廖永华。

这是一个信号。

廖永华已年近五十,面相严肃,在昨天的常委会上几乎一言不发。

他需要知道,这位执掌纪律的“铁面包公”,究竟是睡着了,还是醒着的。

廖永华很快敲门进入,对宋卿微微点头,问候一句:“宋书记!”

热情起身,宋卿将对方让到对面沙发。他也同时坐到一侧。

“廖书记,北江的政治生态,你怎么看?”

他没有给对方喘息的机会,直接发问。

廖永华抬眼看了看宋卿,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档案袋,轻轻放在茶几上。

“宋书记,一些水面下的情况,可能比报表上的数字更复杂。”

“这里是近期几封比较有代表性的匿名信,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和个别干部的不当交往。真实性有待核实,但线索指向性很强。”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这个举动已然表明了他的立场--他并非置身事外,而是在默默收集着证据,等待着能真正主事的人出现。

宋卿眼中一亮,没想到第一人选的还不错。

“廖书记,明人不说暗话。我来到北江,就是带着任务来的。首长和省委的期望很明确,要把这里的一潭死水搞活,更要把阻碍发展、蛀空国家的‘垃圾’清理干净!”

他刻意停顿,观察着对方的反应。

当他看到廖永华眼皮微不可察的轻跳一下,身体坐得更直一些时,他已经明白,这句话击中了对方的真心。

“所以,后期纪委这边,恐怕要辛苦廖书记和同志们多加班了。”

宋卿郑重说道,“我需要的不只是线索,更是能形成闭环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证。过程中,无论涉及到谁,级别多高,背景多深,都必须一查到底。你这边,顶不顶得住压力?”

这是最直接的摊牌和考验。

他不仅要廖永华表态,更要他承诺在未来的狂风暴雨中能坚守阵地。

廖永华脸上惯有的严肃此刻化为一种坚毅。

他没有立刻喊口号,而是沉默了片刻,随后才缓缓开口:

“宋书记,纪委的职责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我廖永华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六年,别的不敢说,唯一敢保证的就是,我办的每一个案子,都对得起胸前的党徽。”

他目光坦然的迎上了宋卿的眼神:

“压力

最新小说: 美艳女总逼我闪婚,身份曝光后全球疯了 反派怨我剧本差,被迫来摆摊救驾 改嫁京圈太子爷,前夫哭红眼求我别嫁 每日情报:从送相亲对象进派出所开始 人在安岭,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末世:我觉醒了SSSSS天赋! 成为猛虎,开局逃出动物园 缮缘:古籍修复师和她的奸臣夫君 暗恋,是胆小鬼的最强言灵 通灵真千金发疯后,创飞满朝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