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委婉道:“具体要怎么办呢?”
“科举咱们贞观元年就办过一次,效果嘛......”
他话未说完,但几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特别是李世民,振奋的神情褪去,脸色一下子就黑了下来。
为什么从贞观元年到如今贞观五年,科举才举办一次?
因为举办不下去了呗。
首先就是科举制度并不完善,其中的问题太多,其次是选拔出来的基本为家族子弟,寒门子弟约等于无,跟李世民的目的背道而驰。
所以办了还不如不办,左右全是家族子弟,门荫、荐举、学宫就好了,费那功夫有什么用?
一想起这些,李世民就来气,但又对此无可奈何。
因为寒门子弟确实无法跟家族子弟相比,这不是说头脑不如,而是先天接触环境带来的差距。
他长吐一口气,抬起头,忽然想起了什么,紧紧看着陈衍,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子安,朕听说你在渭南县挺闲的,杜构与房遗直以及马周足以包揽所有事务。”
“不如这样,朕今年下令大办科举,由你来主持和担任主考官如何?”
“诶?”李承乾一听,顿时明白李世民打的什么主意了。
科举制度是不完善,但眼前不正好有一个天赐大才吗?
既然不完善,让陈衍去完善不就好了?
父皇!高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