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拿着准备好的竹篮,里面装着炒好的葵花籽和苏晓做的红薯膏。不一会儿,就看到林林和他的爸爸妈妈,还有三个小朋友朝着他们走来。“丫丫!小默!朵朵!”林林第一个跑过来,手里提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里面装满了给孩子们的礼物——有彩色的画笔、厚厚的笔记本,还有城里最新出版的儿童绘本。他身后的三个小朋友也很害羞,手里拿着小礼物,小声地跟孩子们打招呼。
回到驿站,林林迫不及待地把他的同学介绍给大家:“这是乐乐,他特别会画画;这是琪琪,她喜欢看书;这是浩浩,他会弹吉他。”乐乐立刻拿出他的画本,给孩子们看他画的友谊花田——那是他根据《种子的旅行》里的照片画的,金灿灿的向日葵,桃树下的五个小人,还有驿站门口的竹灯笼,画得栩栩如生。琪琪则拿出一本关于植物的绘本,说要跟小默一起研究花田的植物;浩浩则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小吉他,坐在门槛上弹了起来,旋律轻快,像向日葵在风中摇晃的样子。
下午,孩子们带着林林和他的同学去看花田。走进花田,乐乐和琪琪都忍不住惊叹起来,金灿灿的向日葵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大,花盘上的葵花籽已经开始饱满,摸起来硬邦邦的。“我要画下来!”乐乐立刻拿出画本和画笔,坐在田埂上开始画,琪琪则蹲在旁边,仔细观察向日葵的叶片,还拿出小本子记录;浩浩则弹起了吉他,林林和小默他们跟着旋律唱歌,歌声在花田上空回荡。
走到桃树下,大家都惊喜地发现,桃子已经长大了不少,青绿色的果实上开始泛出淡淡的粉色,像害羞的小姑娘。“再过一个月,桃子就能成熟了。”赵爷爷笑着说,还摘了一片桃树叶,递给乐乐:“闻闻看,有淡淡的香味,等桃子成熟的时候,香味会更浓。”乐乐把桃树叶放在鼻子边,闭上眼睛仔细闻,然后点了点头:“真的有香味,比城里的桃子好闻多了。”
晚上,苏晓做了一大桌子菜,有山里的野菜、炒葵花籽、红薯粥,还有她特意为孩子们做的向日葵饼干。大家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林林的同学给孩子们讲城里的趣事,乐乐说城里的公园夏天会有荷花,琪琪说她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浩浩说他参加了学校的吉他社团。孩子们则给他们讲花田的故事,讲去年堆雪人的经历,讲晒种子的时候偷吃葵花籽被烫到的事,听得林林的同学哈哈大笑。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每天都带着林林和他的同学在山里和花田边玩耍。早上,他们一起跟着赵爷爷去山里采蘑菇,赵爷爷教他们分辨哪些蘑菇能吃,哪些不能吃,乐乐把看到的蘑菇都画在画本上,琪琪则在旁边标注蘑菇的名字和特点;中午,他们在驿站里一起炒葵花籽,炒得满屋子都是香味,浩浩还弹着吉他,大家一起唱《向日葵之歌》;下午,他们要么在花田边看书、画画,要么去小溪边捉小鱼,要么跟着苏晓学习做红薯膏,每天都过得特别开心。
有一天,小默提议拍一个关于友谊花田的视频,发给出版社,说不定能放在书的宣传页上。大家都很赞同,乐乐负责画视频的分镜头,琪琪负责写旁白,浩浩负责配乐,小默负责拍摄,林林和丫丫他们则负责表演。他们拍了孩子们在花田浇水的场景,拍了赵爷爷编竹篮的过程,拍了苏晓做红薯膏的样子,还拍了大家一起在向日葵花丛中唱歌的画面。最感人的是最后一个镜头,夕阳下,八个孩子手拉手站在花田边,朝着镜头微笑,身后是金灿灿的向日葵和结满果实的桃树,画面温暖又美好。
八月初,桃子终于成熟了,粉粉嫩嫩的果实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孩子们高兴地摘了很多桃子,装在竹篮里,一部分留给自己吃,一部分送给村里的爷爷奶奶,还有一部分准备寄给城里的小朋友。“这是友谊花田的桃子,一定要让他们尝尝。”丫丫一边装桃子一边说,还在每个桃子上贴了一张小小的向日葵贴纸。
林林和他的同学要走的前一天,孩子们一起在花田边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双果节”——虽然还没到正式的双果节,但他们想提前庆祝一下。苏晓做了桃子蛋糕和葵花籽饼干,赵爷爷编了几个小竹篮,里面装着桃子和炒好的葵花籽,浩浩弹着吉他,乐乐和朵朵一起跳舞,琪琪则给大家读她写的关于友谊花田的小诗。“友谊花田像太阳,照得我们心里亮;向日葵开花金灿灿,桃子甜得像蜜糖……”琪琪的声音软软的,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第二天,孩子们送林林和他的同学到村口,每个人都收到了他们送的礼物——乐乐送了一幅画,画的是友谊花田的向日葵和桃子;琪琪送了一本她写的小诗集;浩浩送了一张他弹吉他的CD;林林则送了一个新的音乐盒,里面的旋律是《友谊花田之歌》,是他和浩浩一起创作的。“我们明年还会来的!”林林挥着手说,眼睛里满是不舍,“到时候我们要一起参加正式的双果节,还要帮你们一起摘桃子!”
林林他们走后,孩子们开始收拾花田,把成熟的葵花籽摘下来,晒在驿站门口的竹席上,金黄的葵花籽堆成了小山,像撒了一地的金子。丫丫和朵朵则把向日葵的花盘收集起来,说可以用来做装饰品,挂在驿站的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