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把一部分向日葵种子装在赵爷爷做的竹篮里,另一部分小心地收进苏晓准备的铁盒中。这些种子,有的要寄给城里的小伙伴,有的则要留着,等明年春天,种在“友谊花田”的新角落。毛豆蹲在花田边,把一颗格外饱满的种子放在手心,对着它小声说:“小种子,明年你要长得比今年还高,这样小宇来的时候,就能看到更高的向日葵啦!”
赵爷爷坐在一旁的石凳上,手里拿着新削好的竹片,正在给孩子们做小竹牌。竹牌上要刻上每个孩子的名字,还有“友谊花田”四个字,等明年播种的时候,插在各自的向日葵旁边。“毛豆,你的竹牌刻好啦!”赵爷爷把竹牌递给毛豆,上面的字迹虽然不算规整,却透着满满的心意。毛豆接过竹牌,赶紧跑到自己常待的花田角落,把竹牌轻轻插在土里,像是在完成一件无比重要的仪式。
丫丫则抱着羽毛笔本子,坐在书屋门口,给朵朵写回信。她在信里画了一幅画:斑鸠妈妈带着小斑鸠,站在向日葵上,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竹牌,写着“丫丫和朵朵”。写完信,她还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向日葵种子,小心翼翼地夹在信里。“这样朵朵就能把种子种在城里,我们的向日葵就能在两个地方一起生长啦!”丫丫一边说,一边把信装进信封,贴上邮票,交给林溪,让她帮忙寄出去。
戴眼镜的男生,大家都叫他小默,此刻正坐在花田边的长椅上,整理着自己的笔记本。笔记本里,不仅有向日葵的生长记录,还有城里的见闻,以及他新写的故事《种子的旅行》。故事里,一颗向日葵种子从山里出发,飘到了城里,在朵朵家的院子里生根发芽,最后和山里的向日葵一起,朝着太阳微笑。小默把笔记本抱在怀里,心里想着:下次见到城里的小伙伴,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念给他们听。
这天下午,村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晓雨的同事,李摄影师。他听说了“友谊花田”和“山里故事角”的故事,特意来这里拍照,想把这份美好分享给更多人。李摄影师刚到村口,就被“友谊花田”吸引住了。虽然向日葵已经过了花期,花盘低垂着,但成片的花秆依然透着蓬勃的生机。他举起相机,不停地按下快门,想要捕捉这份独特的景致。
孩子们看到李摄影师,都围了过来。毛豆拉着李摄影师的手,兴奋地说:“叔叔,你快给‘友谊花田’拍照,还要给我的竹牌拍,这样小宇就能看到啦!”李摄影师笑着点头,跟着毛豆来到花田边,拍下了插着竹牌的角落。丫丫则跑回屋里,把自己缝的小布包和给朵朵的信拿出来,摆在花田边,让李摄影师拍照。“叔叔,你要把斑鸠图案拍清楚,朵朵看到会很高兴的!”丫丫认真地说。
小默也把自己的笔记本递给李摄影师,翻开《种子的旅行》那一页:“叔叔,这是我写的故事,你能把它拍下来,让更多人看到吗?”李摄影师接过笔记本,仔细看着上面的文字和插画,忍不住称赞道:“写得真好,画得也棒!我不仅要拍下来,还要把这个故事分享给编辑部的同事,说不定能刊登在儿童杂志上呢!”小默听到这话,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嘴角扬起大大的笑容。
李摄影师在村里待了整整一天,拍了“友谊花田”,拍了孩子们在花田边的嬉戏,拍了赵爷爷做竹篮的场景,还拍了苏晓在厨房里烤饼干的样子。临走时,他把一张刚洗出来的照片递给林溪:“这张是‘友谊花田’的全景,送给你们,下次我会把更多照片带来,还要把孩子们的故事整理好,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美好。”林溪接过照片,心里满是感激。
日子一天天过去,冬天悄悄来临。山里的冬天很冷,“友谊花田”里的向日葵秆上积了薄薄的雪,像穿上了一件白色的外套。孩子们不能像往常一样在花田边玩耍,就常常聚在书屋里,一起看书、写故事。毛豆把小宇寄来的摩天轮照片贴在笔记本上,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向日葵;丫丫则把朵朵寄来的刺绣挂在书屋的墙上,每天都要看好几遍;小默则继续写着《种子的旅行》,给故事增加了冬天的情节——城里的向日葵种子在温暖的房间里,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苏晓会在书屋里烤向日葵饼干,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孩子们围在烤箱旁,等着饼干出炉。“苏晓老师,这次的饼干能多烤一些吗?我想寄给小宇和朵朵。”毛豆仰着小脸问。苏晓笑着点头:“当然可以,等烤好冷却了,我们就装在铁盒里寄出去。”丫丫也赶紧说:“我也要给朵朵寄,还要在铁盒上画冬天的斑鸠!”
赵爷爷则会在书屋门口的老槐树下,给孩子们做竹艺小摆件。他用竹条做了小小的向日葵、斑鸠,还有摩天轮。“这些小摆件,你们可以寄给城里的小伙伴,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山里的冬天。”赵爷爷把做好的竹艺向日葵递给毛豆,毛豆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像是捧着宝贝一样。
春节快到的时候,晓雨打来电话,说要带着城里的小朋友来山里过年。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兴奋得跳了起来。毛豆赶紧跑去“友谊花田”,对着积雪的花田喊:“小宇要来看你啦!你一定要好好等着!”丫丫则开始准备礼物,她用彩纸折了好多小斑鸠,还在每个斑鸠肚子里塞了一颗向日葵种子;小默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