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思年帮父亲在亭柱上挂灯笼时,发现柱脚刻着行小字:\"某年某月某日,与君共守花田。\"是父亲的笔迹,刻得很深,像是要嵌进木头里。\"等秋天,咱们在亭子里搭个葡萄架,\"父亲递给他瓶冰镇酸梅汤,\"你妈以前总说,葡萄藤爬满架子的时候,就像搭了个绿色的帐篷。\"江思年喝着酸梅汤,忽然觉得嘴里的甜味漫到了心里。
入秋后的第一个周末,来了群特殊的客人——当年向日葵种植合作社的老社员。最年长的周爷爷已经九十岁了,拄着拐杖在花田里走了很久,指着红籽向日葵说:\"这品种当年差点绝了种,多亏你妈总寄钱来,才保住了种子。\"他从布包里掏出本相册,里面全是黑白照片,年轻的母亲站在花田里,笑容比向日葵还灿烂。
林墨和苏瑶把照片扫描下来,做成了影集。张奶奶在封面上绣了朵向日葵,用的是红籽榨的颜料,红得像团火。\"等明年,咱们把这些故事刻成木牌,插在花田里,\"王大爷翻着影集说,\"让来的人都知道,这片花田藏着多少人的念想。\"李爷爷突然拉起《光阴的故事》,老人们跟着哼唱,声音里有岁月的沧桑,却更多的是温暖。
重阳节那天,养老院来了支志愿者队伍。年轻人帮着收向日葵籽,教老人们用智能手机拍照。有个扎马尾的姑娘给张奶奶看她拍的薰衣草,说要做成电脑壁纸。\"这花真好看,\"张奶奶摸着屏幕说,\"就像当年车间里的紫绒布,软乎乎的。\"姑娘笑着说要学做香囊,苏瑶立刻找来布料和针线,暖房里顿时飘起薰衣草的香气。
小向阳学会走路时,正好赶上第一场秋雨。他穿着虎头鞋,摇摇晃晃地在花田里走,身后跟着那只白猫。苏瑶撑着伞跟在后面,林墨举着相机,镜头里突然出现有趣的一幕——孩子停在株红籽向日葵前,伸出小手去够花盘,而白猫正踮着脚,用爪子帮他够。王大爷举着相机冲过来,嘴里念叨着:\"这才是最好的照片,比什么摆拍都强!\"
父亲在整理暖房时,发现墙角的旧唱片机不转了。他拆开外壳摆弄了半天,江思年蹲在旁边递工具,突然发现机身内侧刻着字:\"赠吾爱,愿岁月如歌。\"是外公的笔迹,当年送给母亲的新婚礼物。\"难怪你妈总宝贝这机器,\"父亲擦着零件说,\"原来藏着这么多心思。\"等修好转起来,放出的《纺织姑娘》像是带着岁月的温度,听得人心里暖暖的。
冬至前夜,暖房里开了场别开生面的晚会。老人们穿着当年的工装,唱着车间里的老歌;年轻人表演着现代舞,背景音乐是用向日葵籽做成的沙锤伴奏。林墨抱着吉他弹唱,苏瑶抱着向阳坐在台下,孩子的小手跟着节奏拍打着,嘴里咿咿呀呀的,像是在跟着唱。江思年和父亲坐在最后排,看着台上的热闹,手里的热奶茶冒着白汽,暖得能焐热整个冬天。
跨年夜的烟花在\"望日亭\"顶炸开时,所有人都仰着头看。小向阳被林墨举在肩头,小手抓着片干向日葵花盘,笑得咯咯响。奶奶靠在父亲怀里,指着最亮的那朵烟花说:\"像不像当年厂里放的烟火?你爸追我的时候,总说要把最美的烟火摘给我。\"父亲笑着帮她拢了拢围巾:\"现在不摘了,就陪着您看。\"
江思年站在暖房门口,看着雪地里的花田。月光落在覆盖着薄雪的向日葵秸秆上,像撒了层碎银。远处传来老人们的歌声,混着孩子的笑声,像是首悠长的歌谣。他忽然想起父亲说的那句话:\"觉得亏欠得更多,但好在还有时间补。\"其实岁月从不会真的亏欠谁,那些错过的时光,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化作向日葵田里的阳光,薰衣草丛中的暖风,悄悄漫进心里,酿成最甘甜的酒。
新的一年,红籽向日葵的种子又发了芽。小向阳会扶着暖房的玻璃蹒跚学步了,手指总在玻璃上划出歪歪扭扭的线条,像是在画着什么。苏瑶说他在画向日葵,林墨说他在画太阳,只有江思年知道,那是时光的形状——弯弯绕绕,却始终朝着温暖的方向。
开春后,玻璃暖房的向日葵苗窜得飞快,紫莹莹的茎秆上缀着绒毛,被阳光晒得透亮。小向阳扶着暖房的木架蹒跚学步,指腹总在叶片上轻轻划过,像在和幼苗说悄悄话。苏瑶把他的脚印拓在宣纸上,旁边用红籽汁画朵迷你向日葵,林墨在旁边题字:\"向阳与向阳,同生共长。\"
王大爷扛着相机来拍生长记录,镜头里突然闯入只衔着棉絮的燕子。去年冬天它在暖房檐下筑了巢,此刻正歪着头看小向阳。\"这鸟儿通人性,\"张奶奶纳着鞋底笑,\"知道咱们这儿有新生命,特地来添点喜气。\"李爷爷的二胡调子突然转了弯,《小燕子》的旋律混着薰衣草香,让整个暖房都飘着春日的甜。
江思年帮父亲翻整薰衣草田时,挖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里面是包用油纸裹着的向日葵种子,纸角写着\"1997年留种\"。父亲摩挲着纸面突然红了眼:\"这是你妈当年亲手包的,她说好种子要留给懂花的人。\"两人把种子埋在凉亭边,江思年蹲下身时,发现泥土里混着细碎的薰衣草花瓣,像谁悄悄撒下的紫色星星。
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