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我们快点回去(1 / 2)

巨龙庙。

一名年轻女子,带着孩子,跪在巨龙像前,嘴里念念有词,正在祈祷着。

女子拜的很虔诚。

身旁的孩子七八岁的样子。

那年头的孩子,个头小些,也看不出年龄。

孩子虽懵懂,但也随着妈妈,学着样子,一起拜着。

此时,巨龙庙不少香客在一旁等候。

但没一人打扰这一对母子。

他们知道,这对母子一定是遇到难处了。

母子二人拜了又拜,良久才起身离开。

等候的人群中,几名男子这才上前。

这几人戴着鸭舌帽,帽檐压的很低。

用洋火点着香,拜了拜,插到巨龙像前的香坛上。

随后几人又跪在垫子上,磕起头来。

他们嗑的也很虔诚。

拜完之后,几人起身出去了。

这几人刚走,巨龙庙里,先前等候的另几个年轻人,并没去上香磕头。

而是转身,跟着那几个戴着鸭舌帽的男子出去了。

那几名鸭舌帽男子,从巨龙庙出来,在边关镇街头,漫无目的地溜了起来。

跟踪他们的几个年轻人,保持着距离,以防被他们看到。

但始终没让他们离开自己的视线。

为了谨慎起见,并非是这几人一直跟着。

过一段路,便有路边别的年轻人加入,而先前跟踪他们的人,则撤去了。

如此一来,即便这些人,有所警觉,回头瞧时,现是别的生面孔,也就放松了警惕。

就这样,几个鸭舌帽男子,在街头溜了一圈,拐进一个小胡同。

他们警惕心很强。

进到胡同后,并没接着往里面走,而是赶忙找掩体躲了起来。

在暗处偷偷看着,有没有别的人,跟着他们进胡同。

若是此时紧随其后地,有人跟着进来,多半是在追踪他们……

等了足足有十多分钟,也没见有人进胡同。

他们这才放心。

从暗处出来,接着往前走。

这条胡同很深,房屋之间的距离很窄,很拥挤。

边关镇由于和省城主城区近,好多在省城务工的外来人员,租不起省城的房子,就都住在边关镇。

毕竟这里距离主城区,只隔了一座桥。

住在这里,甚至比住在省城,去干活还要方便。

现在这几个鸭舌帽男子,走的这条胡同,就是有名的“民工子弟居住区”

这样的地方,人员混杂,来自各地的人都有,情况也很复杂。

治安相对的,也比较混乱。

那时候外出务工的人员,多是拉帮结派,以亲戚、同乡为主体。

不是他们喜欢这么做,而是不得不这么做。

就像六七十年代,跑去港岛的那帮内地人,也都组成了“潮头帮”

、“汕头帮”

的。

以同乡为主体聚拢在一起。

为的就是抵御外来风险,避免被他人欺负。

被人欺负,同乡会出头,当然了,有别的同乡受欺负,他们也要出面。

不抱团单打独斗,一个人是很难在外乡生存下去的。

八九十年代,内地打工潮兴起,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

在这些“城中村”

里,也多是这种情况。

哪怕是这几个鸭舌帽男子,经过此处时,也都很低调。

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埋头往前走着。

正走着呢,迎面来了个粗壮大汉。

离着老远,这几个鸭舌帽男子,就闻到了那粗壮男子身上的酒味。

粗壮男子摇摇晃晃,显然是喝多了。

“注意,离前面那人远点,别惹事。”

这几名鸭舌帽男子中的一人,提醒另几人道。

“是,大哥。”

几人应了句,接着往前走。

粗壮男子也迎面走着。

依旧是走一步晃三颤。

刚才说话的“大哥”

,瞧这情况,双方打个照脸过去,肯定要撞一起。

别到时候不知道谁撞了谁,又去扯皮。

“停住,别走了,让他先过去。”

“大哥”

说了句。

心说,这样一来,即便那粗壮汉子撞上了,也是他自己走路不稳,不占理,怪不上他们。

他们倒是不想多事。

那几名小弟,都停住了脚步,靠边站着,等着那粗壮汉子过去。

这胡同,两个人并排走,都有些拥挤。

前面那粗壮汉子,这般晃来晃去,还时不时撞到两边的墙。

到这边多半会撞到他们。

粗壮汉子似乎看出来,他们停下是为了让自己了。

“哈哈哈哈哈”

笑了起来。

“好好好好好,好狗不挡道啊,是几条好狗。”

那几个鸭舌帽男子,

最新小说: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 我可不是东京文豪 体育及其生存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雷神大洪 我们[暗恋]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 结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汉就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