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刚收到的消息。国际上至少有五个大型跨国医药集团和主权财富基金会对我们‘匿名’公布的那种‘生命之泉’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兴趣,已经通过各种外交和商业渠道,表示要派出顶级考察队前来南城!另外…我们国家自己的自然资源部和科技部也下来了联合调研组,说是要对南城周边的‘地质与生态环境异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深入考察…”
鱼饵已经撒下,各路鲨鱼终于开始咬钩了。
陈默的嘴角,勾起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冰冷的弧度。
水,已经开始浑了。
他的目光穿过温室的玻璃,望向诊所深处自己书房的方向,眼神变得幽深。
那里,藏着从孙济民那个皮箱夹层里得到的、关于“烛龙”那个疯狂计划的…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那几张碎纸片。
是时候,好好看一看,这个守护神州的庞大组织,其内心深处,究竟隐藏着怎样惊天的野心了。
国际考察队和官方调研组的到来,如同一块块巨石投入南城这潭原本就暗流涌动的深水,瞬间激起了层层肉眼可见的涟漪。表面上,所有人的目标都清晰地指向黑风山的地质异常,以及那种在匿名报告中被命名为“活性泉水”的神奇物质。但水面之下,各方势力的目光和触角早已随着这些“先头部队”延伸至南城的每一个角落,开始了无声的试探与角力。
南城,这座偏安一隅的城市,一夜之间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高档酒店的大堂里,金发碧眼的专家们与西装革履的商业代表低声交谈;咖啡馆中,总能看到几张陌生的亚洲面孔,面前放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复杂的图表;就连黑风山外围的警戒线附近,也突然多了许多不同肤色的“徒步爱好者”和“摄影师”,他们扛着各式各样的设备,镜头却总是不经意地对准警戒区深处。本地媒体更是闻风而动,各种半真半假的报道甚嚣尘上,将黑风山事件渲染得愈发神秘莫测,几乎成了都市传说的新源头。
“烛龙”显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陈默这一手阳谋,让他们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他们不得不分出大量宝贵的人力和精力,来应对这些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客人”。既要严防死守,确保黑风山泉眼的核心机密不外泄,又要保持大国风范,摆出开放合作的姿态,整个应对过程显得捉襟见肘,颇为被动。为此,墨文渊团队与陈默的合作也不得不转入更深度的地下,联络变得更加低调和隐蔽,每一次信息交换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谍战。
陈默对这种局面乐见其成。他深知,这潭水搅得越浑,他这条看似不起眼的“鱼”就越安全,也越有机会在混乱中摸到那些沉在水底、决定生死的“巨石”。
他巧妙地利用这段相对混乱的时期,以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来深入分析泉水数据为由,大幅减少了与外界的一切非必要接触,甚至连墨文渊那边的例行沟通也压缩到了极限。实际上,他将自己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孙济民那个皮箱资料的最终破解工作上。
那只看似普通的皮箱,内里却藏着一个惊天秘密。之前,他只是在紧迫的时间内粗略浏览了大部分内容,重点放在了那些具有直接威胁的生物样本和相关实验数据上。而藏在箱底暗格中,那几张材质特殊、用复杂密语写就的碎纸片,他一直未能完全破译。那些符号的复杂程度和加密逻辑,远超他的预期。
如今,万事俱备。有了从“烛龙”那里交换来的海量内部资料作为参考,尤其是其中关于各种古代密卷符号体系和特殊能量频率的解读方法,再加上他自身对“源初”能量的理解日益加深,破译这最后谜题的时机终于成熟。
地下密室中,灯光被调至最柔和的亮度。那几张薄如蝉翼、质地坚韧的碎纸片,被小心翼翼地铺展在特制的恒温玉台上,其微弱的能量波动在玉石的映衬下,仿佛有了生命。玉台周围,堆满了小山般的资料:各种古籍善本的复印件、打印出来的能量频率图谱、以及陈默自己写满了推演公式和猜想的研究笔记。
纸片上的字迹潦草而扭曲,似乎是在极度紧张或亢奋的状态下写就的。书写者运用了极其复杂的混合加密方式,既有道家符箓的变体结构,也有类似周易八卦推演出的二进制编码,更令人头疼的是,其中一部分信息,竟是基于某种特定能量波动频率才能解读的图形密码。
陈默的心神完全沉浸其中。他双目微闭,神识却高度活跃,手指在空中无意识地虚划着,脑海中,无数的符号、卦象、频率曲线如星河般流转、碰撞、重组。他将自己对“源初”能量的感悟融入其中,尝试着以能量为“钥匙”,去开启这把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