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生存哲学啊,那个熊孩子能写个什么出来?
他对陈放的印象是:一个老实认真的演员,一个想当导演的演员。
在同龄人面前嘻嘻哈哈。
在自己面前,除了拍戏,就是像个兔子似的,蹲在拍摄现场不远处。
哦不对,应该说像是守株待兔。
孙弘挤洗发水的动作一顿。呃,也不对,这样说,仿佛自己是个被陈放蹲守的兔子似的。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印象就是他出了本《鬼吹灯》。那是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他没啥兴趣,一想要拍妖魔鬼怪,他就头大。
就这么个小屁孩,能写个什么生存哲学?
推荐语里还有作词作曲家沈思写的评论,这就是熟人推荐吧?
孙弘洗完澡,简单吹了下头发,从袋子里拿出《活着》,撕开塑封包装,悠哉悠哉的坐到窗边,翻开小说。
……
窗外,灯光一盏盏熄灭。
城市逐渐黑了下来,到了晚上十一点,只剩下路灯与少量窗口亮着灯光。
孙弘合上书,倒在椅子上,静静望着窗外,满心惆怅。
不得不说,写得不错。
他也曾想过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也想过影片中的主角活着为了什么。
为了名利、成就、艺术、理想?为了当第一?
可仔细想来,有多少人是主角呢?
斗音里人人都年入百万,朋友圈全是诗和远方,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忙于奔波操劳,从生活里找点小确幸而已。
有梦想固然是好的,可实现不了的时候,能和自己和解,也挺好吧。
算了,大半夜的,不想多想了。
他现在只想静静坐在这里,体会这种惆怅的感觉。
这种感觉也有点久违了啊。
孙弘点了根烟,望了会窗外的灯火阑珊,静静坐了一会后,起身把书放回书桌,余光瞥到“东方”二字,不禁眉头微皱。
再次想起陈放,脑海里对他的印象似乎发生了变化:
以前总觉得他像个默默蹲在片场凉棚里的兔子。
而现在的印象却变成了身穿麻布衣裳,深不可测、忧郁的文豪。
呃……
孙弘揉了揉自己的头发。
忽然感觉,这孩子也挺惨啊。
看来,去年那场风波对他影响可真大。
他坐到床上,关掉灯光。
脑海里浮现在《黄飞鸿二》剧组里的日子……
小陈那么努力想当导演,是因为当导演话语权比较大吧?他现在不太自由吧。
小陈在片场很少主动问他问题,这孩子实际上有点内向吧?
哎,杜辉还总跟女友对他秀恩爱,他还得强颜欢笑,杜辉这小子真缺德,回去也该说他两句,敲打敲打他了。
孙弘没拉窗帘,望着月光感叹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