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日入城时,偶遇了太子妃的车驾。”
韩渠谨慎问道:“娘娘与太子妃可还相谈甚欢?”
“还好。”
韩渠再无言。
一个约莫七八岁的侄儿跑到韩宁身边,仰着头天真地问:“姑姑,皇太孙殿下长什么模样?我以后能见到他吗?”
韩宁温柔地摸摸他的头:“殿下还小,等将来你长大了,好生读书习武,自然有机会见到。”
以后太孙身边的护卫、陪读,自然是要从相熟的府邸里挑选嫡系子弟。
而到那时,她自也会稍微照顾一番家族。
望着侄儿纯真的脸庞,韩宁内心慨然,家中一切都好。
宴席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散席后,韩宁在府中散步,重温儿时记忆。
那些熟悉的亭台楼阁,如今看来既亲切又熟悉。
“父亲,郑国公府那边只需留意动向,切勿打草惊蛇。”
她忍不住再次叮嘱一句。
“为父明白。”
韩渠跟随着答道。
韩宁的亲生母亲捧着个锦盒走在后面:“这是为娘这些年攒下的一些体己,你带去京师王府,或许用得上,如今你一个人在那里……”
韩宁打开锦盒,里面是些金银饰,是母亲多年的积蓄,她心中一酸,推辞道:“没事的,王妃娘娘都安排好了,我不缺用度和钱享。”
“拿着吧。”
母亲执意将锦盒塞进她手中,“为娘能给你的,也就这些了。”
韩渠看得欲言又止,想也表示点什么,但又对这妇人不识大体的模样有点难堪。
王府不比自家富贵?
画蛇添足。
那位魏王妃手指缝里随便漏点什么,就够各大公府、侯府享用一辈子了。
夕阳西下时,韩宁终究还是辞别了家人。
登上回府的马车。
……
……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两大国的谈判有了进展。
被困在千星城将近半年的景朝使团,终于重见天日。
皇太孙立下,景朝三皇子赵雨榕这个人质就毫无作用。
千星城方面以礼相待,立刻将他们护送回原宝树国前线。
使团成员除了不幸遇难的侍卫,主要人员都安然无恙。
其中包括了三皇子、正使陈白象,以及陈白象那位始终不离左右的侍女——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