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非常默契的没有提出要去其他地方。
等了10来分钟,那台机器下方口子打开,几个圆环型的零件从打开的口里慢慢滑出。
在场的这些人都是搞坦克的,只是看了一眼,他们就认出了那零件的来历——炮塔座圈外齿。
炮塔座圈,是坦克身上最重要的东西,没有这东西,坦克的炮塔就掉不了头,就只能打前面,或者只能打后面。
而炮塔座圈,分为内齿圈和外齿圈。
内齿圈固定在炮塔上,外齿固定在车体上。
这东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坦克的作战能力。
按照正常的训练强度,每200小时左右,就需要检查润滑轨道,检查密封性。
一般1000小时检查磨损。
根据坦克的重量不同,旋转2000~5000小时,就需要全面检修。
这东西加工难度很高,得先用高强合金钢制造出一块毛坯,再用万吨级的锻造设备进行锻造。
锻造完,就是超声波探伤,超声波探伤发现内部有裂痕,那这块毛坯就废了,得重新弄一块。
通过超声波检测,紧接着就是初加工,在内圈外面,在外圈内面,加工出齿牙大概的形状。
下一步,是回火。
将加工好的毛坯进行热处理,提升整体强度和韧性。
做完这些,紧接着就是精加工,在更高精度的车床上,将加工好的毛坯进行精密磨削处理。
处理完毕,才会进行装配测试。
装配通过,那这就是一个合格的炮塔座圈,要是装配之后不通过,那这个毛坯就废了,得换下一个毛坯。
刚才的流程又得重新走一遍。
可是看看现在,那台巨大的压铸机,在他们站着看的空档里,一连串吐出20来个外齿圈,每一个尺寸的质感,都像是经过了初步加工一样。
在旁边又看了一会儿,压铸机往外吐的零件,变成了内齿圈。
不到20分钟,和外齿圈数量匹配的内齿圈,就和外齿圈摆到了一起。
发现这些人的注意力都在这两个零件上,林易很淡定地抬手,招呼不远处的工人,让他们推一个零件过来。
几个负责零件的工人齐心协力,费了一点功夫,才将一个外齿圈和一个内齿圈放到一起,推到林易等人面前。
林易还没来得及开口,沈卫华和柳南桥,就凑到了这个零件面前。
烧红的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在零件表面凝结成一块块“皮肤”。
看着很丑。
盯着看了几分钟,柳南桥突然对沈卫华问道:
“你觉得用压铸的方式铸造零件,能够取代万吨锻压机吗?”
沈卫华摇头:“你别问我,我也是第1次见这样制造,但是从制造的这个外观来看,他们省掉了锻压,还有粗加工作圈轮廓的步骤。”
“他们能省这两个工序,说不定这种压铸方式真的能成。”
“不过零件到底能不能成,最后还得看高精度数控磨床和齿轮加工,这两个地方最容易废零件。”
“如果真的能成呢?你可别忘了,他们的良品率很高,哪怕是赌运气,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