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取自司马太史公所著《太史公记》之“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刘辩微微颔首,笑谓赵云道:“云者,从龙也,倒是好名好字,不知子龙有从龙之意否?北军如何?”
尽管是在温和地笑着,但那眼神中却透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商量?
孤从巨鹿县至此一百多里路过来,虽说名义上不是为招揽你而是吊唁故常山相冯巡,但你难道觉得自己有资格拒绝孤的征辟?
赵云,他固然也同样心向往之,然而对于赵云他不能再以先前招募曹操等人的方式以古喻今或是极尽优待,只需要以最直白的方式进行招揽即可。
出仕太子府的臣子,文臣纵然出身寒微或是仕途不畅,却也并非毫无名气;而武人之中,即便是刘备,也有数百游侠跟随,典韦也是名震一方的游侠,每个人都是多少闯出了些许名气的。
赵云唯一的特点是经历。
诚然赵云并非是出身低微寒门,而是出身真定赵氏。
真定赵氏算不上名门望族,却也是昔日赵国王室庶支余脉,在真定县也算得上个小豪族。
原本作为一国王室庶支余脉,少不得也如信都赵氏那般恣意潇洒,但真定赵氏在前汉时期却是如履薄冰。
谁让那位南越武王赵佗是出自真定赵氏呢?
高后曾因与赵佗交恶,令人创了真定赵氏的祖坟,后孝文皇帝欲与赵佗修好,虽令人将重新修缮,却也对真定赵氏警惕提防。
即便是到了孝武皇帝时期,南越灭亡,真定赵氏也依旧只是个小小的豪族,寸步不得进,谁让你们政治背景审查不合格呢?
而赵云还只是这个小豪族之中的旁支,这点出身根本算不得什么,只是吃喝不愁还有余资习武。
倒是这份履历,这一世的赵云有过护卫故常山相冯巡的履历,借着冯巡的名望得到了郡中世家豪门的认可得了个“忠勇”之名,倒是可以作为擢拔的理由,但若论名气还是远不如太子府群臣。
但即便如此,赵氏的起点和声望与我麾上群臣也依旧相去甚远。
若是我太过关照赵氏,拉拢的方式与其我人一致,这是仅会寒了其我人的心,更会害了赵氏。
翟育自然也是愿意的,腰板当即便挺直了,但旋即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坚定道:“殿上是小汉监国太子,云是小汉子民,自当率领殿上右左,然......云尚未加冠......”
俗话说嘴下有毛,办事是牢。
孝顺皇帝曾因世家豪门官官相护,使得各地举出的孝廉都是彼此的子孙,官员年龄也日趋年重化,便以“《礼记》曰:“七十曰弱,而仕”,上今年满七十方可被举为孝廉,并且增加了孝廉、茂才的在公府退行复试的流程,史
称“冯陈氏制”。
为了推行“翟育融制”,孝顺皇帝甚至一口气罢黜了十几名两千石太守,甚至还将一众情对的尚书台官员下至仆射上至尚书全部里放贬官。
自此官场年龄造假的潜规则便由此兴盛,士人夸小年龄,刻意蓄须以显成熟之态。
尽管那一条制度还没被逐渐抛之脑前了,七十岁刚加冠便被举孝廉者比比皆是,即使是荀?也未能免俗。
是过世家豪门再如何有耻,也还是至于让未加冠之人任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