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我骑着电动车穿梭于工业园区的脚步。
虽然汗水常常会浸透我的衬衫,但能够随时停靠在企业车间门口,与工人们亲切地交谈技术细节,这种实实在在的感觉远远胜过坐在办公室里的空虚和无聊。
记得有一次,我前往青莲县考察那里的石材产业园。
不幸的是,电动车在半路上突然没电了。
正当我焦急万分的时候,产业园的负责人开着车及时赶来,将我接走。
一路上,他热情地向我介绍着产业园的情况,并指着经过生态修复后的山体,兴奋地说:“你们所倡导的循环理念,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啊!”
那天,我们一直聊到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山头上,仿佛给整个世界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在愉快的交流中,我们敲定了一项重要的技术合作,利用石材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制作透水砖。
这个合作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为环保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2020年1月的江南,疫情的消息像阴云般蔓延。
我刚汇报完工作,就接到阳光市“暂停返岗”
的通知。
看着手机里小季来的“实验室消毒清单”
,小区封闭后,每日核酸成了必修课,我却把居家时光变成了工作战场,早上跟企业开视频会,下午整理项目申报材料,晚上和学校团队线上研讨。
“鹿院长,省自然基金申报快截止了。”
小王的电话让我想起研究院的人才梯队建设。
我立刻梳理出三个重点方向,挨个给学校教授打视频电话,把阳光企业的需求转化为研究课题。
有位老教授担心异地协作不便,我连夜做了份“云端实验室”
方案,从数据共享到样品寄送细化。
最终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成功,当小季来喜报时,我正对着电脑改第8版重点研项目申报书。
疫情期间最揪心的是物资短缺。
得知阳光市消杀用品告急,我立刻联系学校科研团队,把最新研的消杀产品和口罩协调捐赠给红十字会。
收到政府登报表扬的那天,我忽然明白,科研不仅是实验室里的突破,更是危难时的支撑。
2020年的秋天,当我再次回到阳光这座城市时,它已经开始慢慢苏醒过来。
我骑着电动车,穿梭在街头巷尾,感受着这座城市逐渐恢复的活力和生气。
一路上,我注意到曾经冷清的工业园如今已经焕出新的生机。
特别是“阳光鲜味”
这家企业,他们的生产线正在满负荷地运转着,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仿佛疫情从未生过一样。
深夜,万籁俱寂,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窗外的霓虹灯光如繁星般闪烁,照亮了这座沉睡的城市。
我凝视着那片光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回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面对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我们从未想过放弃,始终坚定地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在这一年里,我们全力以赴,努力协助了9家当地企业成功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
这不仅为这些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展机遇,也为整个城市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每一次的申报都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战斗,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技术和业务,精心准备各种材料,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但看到企业最终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我们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同时,我们研究院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我们牵头申报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5项获批,这是对我们研究实力的高度认可。
此外,我们还协助当地企业牵头申报的省重点研计划项目有3项获批,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与当地的央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了一个院士工作站。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不仅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也为未来的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院士工作站将汇聚各方的智慧和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的深入展。
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团队成员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推动科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