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貌美阿姨的男护理,爽翻了 > 第七百九十三章 苏绣

第七百九十三章 苏绣(1 / 2)

“姨婆,您教我苏绣吧,我想把这些老技法学下来,不想让它们就这么藏在箱子里。”

姨婆愣了一下,随即眼眶微微红,她握住徐佳莹的手,声音带着哽咽“好啊,好啊,我还怕这些手艺没人传呢。

从今天起,咱们每天下午在院子里练,先从最基础的针法学起,慢慢来,不着急。”

当天下午,姨婆就在石桌上支起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绣绷,绷上一块柔软的白色真丝布,又从青花瓷罐里拿出几缕浅灰色、墨绿色的丝线,放在白色的瓷碟里。

“学苏绣,第一步要学‘齐针’,这是所有针法的基础,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地基不稳,后面的绣活再好看也站不住。”

姨婆坐在藤椅上,拿起绣花针,用牙齿轻轻咬断丝线,指尖灵巧地穿针引线。

她左手扶着绣绷,右手捏着针,丝线穿过布面时几乎没有声音,一针一线地绣出一条直线,针脚细密均匀,间距一致,方向整齐,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

徐佳莹学着姨婆的样子,拿起绣花针。

可刚一穿针,丝线就打了个结,她笨拙地用手指解了半天,才把结解开,好不容易把针穿好,绣出的第一针又歪歪扭扭,针脚要么挤在一起,要么分得太开,直线绣成了曲线。

“别急,慢慢来,”

姨婆耐心地帮她调整握针的姿势,“右手捏针要轻,就像捏着一片羽毛,手腕要稳,不能晃;左手轻轻拉着丝线,力度要均匀,别太用力,不然真丝布会皱,也别太轻,不然针脚会松。”

苏木搬来一张小凳坐在旁边,主动承担起整理丝线的活儿。

他把不同颜色的丝线分类放在瓷碟里,按照姨婆的要求,把一缕缕丝线分成细丝,还帮徐佳莹把打结的丝线剪断,重新穿针。

阳光落在徐佳莹的梢,她微微蹙着眉,眼神紧紧盯着绣绷,连额角渗出的细汗都透着专注,偶尔绣错了针,会轻轻咬着下唇,小心翼翼地把线拆了重新绣。

苏木看着她的侧脸,忽然觉得这样的场景格外美好。

院子里的海棠花轻轻摇曳,石桌上的绣绷泛着木质的光泽,徐佳莹低头刺绣的模样,像极了旧时光里的江南女子。

他悄悄拿起手机,按下快门,将这一幕定格。

石桌上的绣绷、散落的丝线、徐佳莹认真的侧脸,还有姨婆慈祥的笑容,都被包裹在暖黄的阳光里,成了最珍贵的画面。

接下来的几天,徐佳莹每天下午都准时坐在院子里学苏绣。

从“齐针”

到“套针”

,她用了三天时间才掌握“套针”

的渐变技巧,绣出的叶片终于有了深浅层次。

从“套针”

到“打籽针”

,她的手指被针扎破了好几次,贴上创可贴继续练,直到能绣出圆润饱满的籽珠。

一周后,她试着绣一朵小小的雏菊,用“散套针”

绣花瓣,从浅黄到深黄的渐变自然流畅,用“打籽针”

绣花蕊,颗颗籽珠整齐排列,虽然不如老绣片精致,却也有了几分苏绣的韵味。

姨婆拿着她的作品,对着阳光看了又看,笑着说“有天赋,比我当年学得快多了。

我当年学绣雏菊,绣了半个月才像样,你这才一周,就绣得有模有样,再练阵子,就能在你的旗袍上绣图案了。”

这天傍晚,姨婆在整理信箱时,收到了社区来的彩色宣传单。

周末要在活动中心举办茶艺活动,邀请居民参加,不仅有专业茶艺师讲解茶文化,还能亲手体验泡茶。

“咱们一起去,”

姨婆拿着宣传单,兴奋地对徐佳莹和苏木说,“正好让你们学学怎么泡江南的茶,以后家里来了客人,也能露一手,不像现在,只会用保温杯泡茶叶。”

徐佳莹笑着点头,她早就想了解江南的茶文化,苏木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正好能收集一些茶文化的素材,为木槿传媒的古镇ip开做准备。

周六上午九点,三人准时来到社区活动中心。

活动中心的大厅里已经布置得古色古香,十几张八仙桌整齐排列,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套完整的茶具。

宜兴紫砂壶、景德镇品茗杯、竹制茶荷、银质茶针,还有碧螺春、龙井、白茶等几种江南名茶。

一位穿着淡绿色茶服的茶艺师站在台前,手持麦克风,正在讲解绿茶的冲泡方法“冲泡碧螺春,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水温控制在八十度左右,不能用沸水,不然会把茶叶烫熟,破坏它的香气。”

“先往杯子里加三分之一的水,再放入茶叶,轻轻摇晃杯子,让茶叶充分浸润,这叫‘洗茶’,然后再慢慢注满水,茶叶会浮在水面,慢慢舒展,像春天刚芽的嫩芽,特别好看。”

徐佳莹坐在桌前,按照茶艺师的步骤开始冲泡。

她先将玻璃杯洗净,用热水温杯,再用茶勺舀出三克碧螺春,放入杯中,然后提起水壶,让热水沿着杯壁缓缓注入,水流细得像丝线。

茶叶在水中轻轻旋转,渐渐舒展,嫩绿的叶片

最新小说: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敌国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从宠物店开始 箱子里的战锤40K 绝对权力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