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琴(1 / 2)

徐佳莹凑过去,看着笔记本上的草图,眼睛一亮“还可以加一个‘老手艺新玩法’板块!

比如用缂丝面料做手机壳,壳子背面留一小块空白,让消费者自己用苏绣绣个小图案,哪怕只是绣个简单的‘喜’字或者小爱心,也能让他们有参与感。”

“再比如设计一套‘江南工艺’盲盒,里面有缂丝书签、苏绣绳、古琴造型的钥匙扣,每个盲盒里还附一张手艺人的小卡片,写着‘这张书签是沈师傅用三天时间织的’,这样年轻人拆盲盒的时候,不仅能拿到礼物,还能了解背后的故事。”

两人越聊越兴奋,从线上内容策划聊到线下活动落地。

苏木提到想邀请方姨和陈教授做文化顾问,“方姨懂现代传播,陈教授懂江南文化,有他们把关,咱们的内容不会跑偏”

徐佳莹则计划下次去缂丝坊时,把姨婆也带上。

“姨婆会苏绣,沈师傅会缂丝,两位老人可以聊聊年轻时做手艺的趣事,说不定能挖出很多珍贵的细节”

他们还聊到要在乌镇和苏州之间建一个“工艺交流群”

,让两地的手艺人互相学习。

乌镇的蓝印花布师傅可以教苏州的手艺人染布,苏州的缂丝师傅可以教乌镇的手艺人织花纹。

不知不觉间,夜色渐深,巷子里的评弹声早已消散,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犬吠,和风吹过海棠树叶的“簌簌”

声。

苏木看了眼手机,屏幕显示已经十一点半“都快十二点了,再聊下去,明天早上的书法课该迟到了。”

徐佳莹伸了个懒腰,阿二也跟着起身,用脑袋蹭了蹭她的手。

“今天聊得真开心,”

她靠在藤椅上,望着满天星光,“以前总觉得传承传统工艺是句特别宏大的口号,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现,其实就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拍好每一条视频,设计好每一件产品,讲好每一个匠人的故事,慢慢积累,就会有改变。”

次日清晨,徐佳莹在巷口的早点铺买油条豆浆时,遇到了提着菜篮的李奶奶。

“佳莹啊,你们昨天去缂丝坊玩得怎么样?”

李奶奶笑着问,手里还拿着刚买的新鲜青菜。

“特别好!

沈师傅教了我们好多缂丝知识,我们还约好要合作做文创产品呢。”

徐佳莹接过油条,忍不住和李奶奶分享喜悦。

“那就好,”

李奶奶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我家孙子昨天跟我说,巷子最深处住着一位古琴制作传人,姓林,叫林建国,是林家古琴的第五代传人,手艺特别好。

你们要是对古琴感兴趣,可以去拜访拜访,说不定能有新收获。”

徐佳莹连忙道谢,买完早点就快步往回走,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苏木和姨婆。

回到小院时,苏木正在院子里给刚移栽的吊兰浇水,姨婆坐在石凳上整理老绣片。

“姨婆、苏木,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徐佳莹举起手里的早点袋,“李奶奶说巷子深处有位古琴制作传人,咱们今天去拜访他吧!

古琴也是江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是能和他聊聊,说不定能为‘匠心日记’系列增加新内容。”

“林建国师傅啊,我认识!”

姨婆放下手中的绣片,眼睛一亮,“他年轻时在苏州乐器厂做古琴,后来厂子改制,他就自己开了个小作坊,专门做传统古琴。”

“你外公以前喜欢听琴,还去他那里听过好几次呢。

他做的琴,音色特别正,很多古琴爱好者都从外地慕名来找他买琴,有时候要排队等上半年才能拿到琴。”

苏木放下水壶,擦了擦手“那咱们今天就去!

正好也让佳莹感受一下古琴的魅力,说不定还能找到苏绣、缂丝和古琴结合的灵感。”

吃过早饭,三人按照李奶奶指的路线,往巷子深处走。

越往里走,巷子越安静,青石板路两旁的老宅子大多挂着“文物保护建筑”

的牌子,斑驳的墙面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偶尔能看到门楣上挂着的旧牌匾,上面的字迹虽有些模糊,却依旧透着古朴的韵味。

走到巷子尽头,一扇朱漆木门虚掩着,门环是铜制的,上面雕着简单的云纹,门旁挂着一块小木牌,上面用隶书刻着“林氏古琴坊”

五个字,字迹苍劲有力,透着一股文人气息。

苏木轻轻推开木门,一股淡淡的松木香扑面而来,混合着生漆的独特气味,像是走进了一间藏着时光的屋子。

院子里铺着青石板,角落堆着几块长短不一的木料,有杉木、桐木,还有几块看起来格外厚重的老木料。

旁边放着刨子、凿子、砂纸、墨斗等工具,墙上挂着三四把半成品古琴,琴身已初具雏形,泛着温润的木光。

一位穿着灰色对襟衫的老人,正坐在石桌旁打磨一块桐木,他头花白,梳得整整齐齐,手上戴着厚厚的帆布手套,神情专注,连有人进来都没察觉,只有手中的砂

最新小说: 结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汉就多胎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 我可不是东京文豪 出口成真!对照综艺女配发疯爆红 我们[暗恋]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 体育及其生存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