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貌美阿姨的男护理,爽翻了 > 第七百七十二章 苏绣

第七百七十二章 苏绣(1 / 2)

她想起刚认识苏木时,他还是个刚护理毕业没多久的青年,青涩。

如今,他不仅撑起了一个家,还把木槿做得有声有色,成了能为她遮风挡雨的依靠。

姨婆看着两人默契的模样,笑着拿起一块桂花糕递过去:“快尝尝,这是苏木带来的杭州特产,里面加了蜜渍桂花,配着龙井吃,正好解腻。

我早上尝了一块,甜而不齁,比巷口张记的桂花糕还好吃。”

下午,姨婆换上一件深蓝色的斜襟衫,领口绣着小小的兰草纹样,是她年轻时自己绣的。

“走,带你们去见李绣娘,”

姨婆拿起门边的竹编提篮,“她是咱们苏州有名的苏绣非遗传承人,年轻时给外宾绣过《百鸟朝凤》,那幅绣品现在还在苏州博物馆展出呢。”

她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脚步轻快,路过巷口的糖粥摊时,还特意停下来买了三碗。

“李绣娘就爱这口,每天下午都要喝一碗,”

姨婆付了钱,小心翼翼地把糖粥放进提篮,“咱们带过去,她肯定高兴。”

穿过几条幽深的小巷,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亮,两旁的民居挂着红灯笼,门口摆着几盆绿植,偶尔能听到屋里传来的评弹声,软糯的吴侬软语,伴着琵琶的旋律,格外悦耳。

终于来到一处挂着“李记绣坊”

木牌的院落前,朱红色的木门有些斑驳,门环是铜制的,摸上去冰凉光滑。

姨婆轻轻叩门,门很快打开,一位穿着青布围裙的老太太笑着迎出来:“张阿婆,你可算来了,我前几天还跟老伴儿说,你要是再不来,我新绣的《荷塘月色》就要积灰了。”

走进绣坊,屋内的景象让徐佳莹眼前一亮。

墙上挂满了各色丝线,像一道彩虹,从浅粉到深紫,从鹅黄到墨绿,足足有上百种颜色。

十几个绣架整齐排列,有的绣着娇艳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用了虚实针和打籽绣,显得格外立体。

有的绣着灵动的小鸟,羽毛用了盘金绣,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还有的绣着江南水乡的景致,小桥流水,白墙黛瓦,连水面的涟漪都用细如丝的丝线绣了出来。

李绣娘拉着姨婆坐在藤椅上,转身从桌上端来一盘松子糖:“快尝尝,我女儿从上海带来的,甜而不腻。”

她的目光落在徐佳莹身上,仔细打量片刻后,笑着对姨婆说:“这就是你常念叨的外甥女吧?眉眼跟她妈妈一模一样,尤其是这双眼睛,清澈又有神,跟你当年给我看的那张黑白照片里,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徐佳莹闻言,心里一暖,轻声说道:“李奶奶好,我常听姨婆提起您,说您的苏绣手艺无人能及。

上次在杭州参加文化论坛,还听专家说起您修复清代苏绣的事,没想到今天能亲眼见到您。”

“都是老手艺了,不值一提。”

李绣娘摆摆手,目光转向苏木,语气带着几分赞许,“你就是苏木吧?上次张阿婆托人送来的那幅《猫戏图》,已经修好了。”

“那绣品年代久了,绣线松脱得厉害,白猫的一只耳朵都快掉下来了,我找了好几家丝线铺,才凑到颜色、粗细都相近的真丝线,花了一个多月才修补好。”

她转身走进里屋,很快捧着一个精致的梨花木盒出来,木盒上刻着缠枝莲纹样,边角包着铜片,显得格外古朴。

打开盒子,一幅苏绣《猫戏图》映入眼帘。

雪白的绸缎上,一只白猫正弓着身子,前爪微微抬起,似乎准备扑向空中的蝴蝶。

猫的毛用了虚实针和滚针绣,蓬松柔软,针脚细如丝,连猫爪上的肉垫都绣得栩栩如生。

蝴蝶的翅膀用了打籽绣和盘金绣,每一颗“籽”

都圆润饱满,翅膀边缘还绣了细细的金线,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这是……”

徐佳莹惊讶地捂住嘴,眼泪瞬间涌上眼眶。

这幅《猫戏图》,是母亲留给她最珍贵的遗物。

小时候,母亲总抱着她坐在窗边,指着绣品上的白猫说:“你看这只小猫,多像你,调皮又可爱,每次跟你舅舅家的小狗玩,都像这样弓着身子。”

后来搬家时,绣品被不慎压在箱底,等她现时,边缘的绣线已经松脱,白猫的一只耳朵甚至快掉下来了。

她心疼得整夜难眠,拿着绣品跑了好几家绣坊,都没人敢接手修复,说年代太久,丝线脆弱,怕修补时损坏原作品。

无奈之下,她只能小心翼翼地把绣品收在衣柜深处,偶尔拿出来看看,没想到苏木竟然悄悄记在了心里。

李绣娘轻轻抚摸着绣品,语气带着几分感慨:“这幅绣品的针法很细腻,是你母亲年轻时绣的吧?平针绣打底,盘金绣勾边,还用到了难度很高的虚实针,能看出当时下了不少功夫。

你看这里,”

她指着白猫的眼睛,“用了施针绣,让猫的眼睛显得格外灵动,就像真的一样。

我修复的时候,特意避开了原有的针脚,先用细针把松脱的丝线固定好,再用同色丝线

最新小说: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继兄宠我掌心娇,亲哥红眼悔断肠 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穿成冷宫弃妃,我在后宫开小卖部 替嫁后成了校草的豪门后妈 绝对权力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潮湿咬痕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 喂养祖宗后,我打造了顶级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