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出笔记本,写下这几天的经历,从教妮妮做糖糕,到一起在院子里赏梅拍照,每一件事都充满了温暖的细节。
“锦儿,该睡觉了,明天还要跟欣欣去图书馆看书呢。”
徐佳莹敲了敲她的房门,手里拿着件厚外套,“外面又飘小雪了,明天可能会更冷,记得多穿点,别冻着。”
苏锦点点头,把笔记本收好,闭上眼,沉沉的睡了过去。
一夜无梦。
第二天清晨,苏锦揉着眼睛坐起身,推开窗帘一看,昨夜的雪又积了薄薄一层,却没挡住晨光。
金色的阳光穿过雪粒,把院子里的腊梅照得透亮,连青石板缝里的残雪都泛着细碎的光。
“锦儿,快起啦!
跟欣欣约好去图书馆的,别迟到了!”
徐佳莹的声音从楼下传来,还带着点笑意,“崔姝阿姨煮了红薯粥,再不起就凉啦!”
苏锦连忙应了声,手脚麻利地穿上厚棉袄,是件淡紫色的长款样式,领口缀着白色毛领,还是去年徐佳莹给她买的新年礼物。
她对着镜子梳了个简单的马尾,抓起背包就往楼下跑。
刚到客厅就闻到红薯粥的甜香,崔姝正把粥盛进青花瓷碗,旁边的盘子里摆着刚蒸好的红糖馒头,热气腾腾的。
“快吃,粥还热着。”
崔姝把碗递过来,“红薯是昨天从镇上买的,红心的,甜得很,你多吃点,上午在图书馆学习费脑子。”
苏锦接过碗,喝了一口粥,软糯的红薯混着米香在嘴里散开,心里暖暖的“谢谢崔姝阿姨,太好吃了!”
沈亦舟也坐在餐桌旁,手里翻着一本《江南植物图鉴》,见苏锦下来,笑着说“我跟你们一起去图书馆,正好把之前整理的江南植物资料带给你,对你写公众号推文有帮助。”
吃完早饭,三人准备出,苏木从书房出来,手里拿着一把伞和一副手套“外面雪还没化,路滑,带着伞,手套给锦儿,别冻着手。”
苏锦接过手套,是羊毛材质的,还带着点余温,心里满是感动“谢谢爸,您放心,我们会注意安全的。”
三人沿着青石板路往图书馆走,雪后的乌镇格外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扫帚声和街坊们的问候声。
路边的商铺大多开了门,老板们正忙着扫门前的雪,看到苏锦他们,都笑着打招呼“锦儿,去图书馆啊?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京大!”
苏锦笑着回应“谢谢叔叔阿姨,我会努力的!”
沈亦舟拿着相机,时不时拍下路边的雪景。
陈欣欣早已在图书馆门口等着,她穿着件白色的羽绒服,手里提着个保温袋,里面装着热牛奶“锦儿,亦舟哥,你们来啦!
我妈让我给你们带的热牛奶,冬天喝了暖身子。”
四人走进图书馆,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大多是备战高考的学生和来看书的老人。
他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子上,格外暖和。
苏锦拿出高考复习资料,沈亦舟把江南植物资料递给她,陈欣欣则翻开了语文课本,四人各自忙碌起来,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偶尔的轻声讨论,气氛安静又专注。
“锦儿,这道数学题我不会,你能教教我吗?”
陈欣欣小声问,指着练习册上的一道几何题。
苏锦凑过去,拿起笔,耐心地给她讲解“你看,这道题要先画辅助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再用勾股定理计算……”
沈亦舟则在旁边整理照片,把早上拍的雪景照片分类保存,还在每张照片下面标注了拍摄地点和时间,方便苏锦以后写推文。
偶尔看到苏锦和陈欣欣讨论题目,他也会凑过去听听,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虚心请教,四人的学习时光充实又愉快。
中午的时候,四人去图书馆附近的面馆吃午饭,点了四碗热腾腾的羊肉面。
老板笑着说“你们是今天的第一波客人,给你们多加勺羊肉!”
苏锦咬了一口羊肉,炖得软烂入味,汤汁鲜美,忍不住说“太好吃了!
比家里的还香!”
陈欣欣也点头“是啊,老板人特别好。”
吃完饭,四人回到图书馆,继续学习。
苏锦做了一套英语试卷,正确率比上次提高了不少,心里满是开心。
陈欣欣则背了几古诗,还默写了一遍,正确率百分百。
沈亦舟整理完照片,开始看专业书,时不时做些笔记。
四人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学习效率格外高。
傍晚的时候,雪又开始下了,比早上的更大些,像柳絮一样漫天飞舞。
四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路上,苏锦拿出手机,把今天的学习日常写了篇短文,配上沈亦舟拍的雪景照片,在公众号上,标题是“雪后图书馆学习与陪伴”
。
没过多久,就有很多粉丝留言“苏锦太努力了,我也要向你学习!”
“雪后的乌镇真美,图书馆看起来好安静,真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