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貌美阿姨的男护理,爽翻了 > 第六百九十章 腊梅的门道

第六百九十章 腊梅的门道(1 / 2)

钱爷爷笑着说,“腊梅果子不能吃,但可以用来繁殖,不过用种子种出来的腊梅,品种会变异,想保持品种纯正,还得靠嫁接。”

他拿起一把修剪刀,“疏枝也很有讲究,要把交叉枝、病弱枝剪掉,让阳光能照到里面的枝条,这样明年开花才多。”

李默跟着钱爷爷学疏枝,虽然第一次剪得参差不齐,却学得格外认真。

钱爷爷还给他看了自己的“宝贝”

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着四十多年来每棵腊梅的生长情况,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嫁接、遇到过什么病虫害,都写得清清楚楚。

“做这行,得用心记,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脾气,你了解它,它才会好好长。”

离开苗圃时,李默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手机里也存了几百张照片和视频。

“苏老师,太谢谢您了!

要是没有您,我肯定还在原地打转。”

苏木笑着说“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帮你牵了个线。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素材整理好,融入到小说里,写出真实的匠人故事。”

回到家,李默立刻开始整理素材,把赵爷爷和钱爷爷的故事分类整理,还把民国书籍里的嫁接步骤和两位老人的说法对比,修正了之前的错误。

沈亦舟听说李默遇到了创作瓶颈,也特意把自己暑假整理的江南植物资料送了过来。

里面有腊梅不同生长阶段的照片,还有他画的嫁接步骤写,正好能帮李默更直观地理解嫁接过程。

“你看,这是我画的接穗削切角度,赵爷爷说要削成45度角,这样和砧木贴合更紧密。”

沈亦舟指着写本上的图,“还有绑带的缠绕方法,要从下往上绕,每一圈都要拉紧,不然接穗会松动。”

李默看着这些细致的写,忍不住说“你这画得比我拍的照片还清楚,我写嫁接场景的时候,就照着你这个图来写,肯定能写得更生动。”

接下来的几天,李默每天都泡在苏木家的院子里,一边整理素材,一边写番外。

他把赵爷爷“大雪救腊梅”

的故事,改编成老匠人教主角抢救腊梅树的情节,还加入了“用稻草绑断枝”

“堆干草保暖”

的细节。

把钱爷爷“记笔记”

的习惯,写进老匠人身上,让老匠人有个“记了几十年的腊梅生长本”

,主角通过翻看笔记本,了解到老匠人对腊梅的用心。

写匠人对话时,他不再照搬“知识点”

,而是融入了老匠人的生活语气。

比如老匠人教主角嫁接时,会说“别急,慢点儿削,刀要拿稳,跟你小时候拿筷子似的,拿不稳怎么夹菜”

主角问老匠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腊梅,老匠人会说“我爹当年教我种腊梅的时候说,腊梅是顶冷的花,天越冷开得越艳,做人也得像腊梅,经得住冻”

初稿写好后,李默先拿给苏木看。

苏木仔细读着,看到老匠人抢救腊梅树的情节时,忍不住点头。

“这段写得好,有画面感,也有温度,把老匠人的耐心和对腊梅的感情都写出来了。”

看到嫁接步骤的描写时,他笑着说“你把沈亦舟画的写都融进去了,连‘45度角削接穗’的细节都有,专业又真实。”

李默又根据苏木的建议,修改了几处细节。

在老匠人教主角疏枝的情节里,加入“老匠人用手摸了摸枝条,说‘这根枝条太细,明年开不了花,得剪掉’”

的动作描写。

在主角翻看老匠人笔记本的情节里,加入“笔记本上的字迹从工整到潦草,最后几页还沾着墨渍”

的细节。

暗示老匠人年纪大了,视力下降,却还坚持记录。

最终定稿的番外章节,标题叫《腊梅树下的匠心》,一布就收获了读者的好评。

“这段嫁接的描写太真实了,我爷爷以前也种腊梅,就是这么嫁接的!”

“老匠人抢救腊梅树的情节看哭了,这才是真正的匠心啊!”

“求更老匠人年轻时的故事,太想看了!”

评论区里,读者们纷纷留言,还有不少读者问“乌镇真的有这么厉害的腊梅匠人吗?想去看看他们种的腊梅”

秦玉明看到番外的反响,特意给苏木打电话“苏老师,李默这篇番外写得太好了,不仅带动了《梅下花事》的点击量,还让不少读者对乌镇腊梅非遗技艺感兴趣,咱们是不是可以趁热打铁,做个‘腊梅匠人访谈’的短视频,放在网站和公众号上?”

苏木笑着答应“好主意!

我跟赵爷爷和钱爷爷说说,应该没问题。”

挂了电话,他看着窗外院角的腊梅,枝叶在阳光下舒展,心里满是安稳。

李默的创作瓶颈解决了,不仅写出了好的番外,还让更多人关注到乌镇的腊梅非遗技艺。

这大概就是江南文化推广

最新小说: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敌国 从宠物店开始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绝对权力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箱子里的战锤4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