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章 端午(1 / 2)

傍晚,锅里的粽子终于煮好了。

崔姝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粽叶香混着糯米的甜香、肉的咸香飘满整个院子,连路过的邻居都忍不住探头问“崔姐,你们家包粽子啦?闻着真香!”

崔姝笑着回应“是啊,等会儿给你们送几个尝尝。”

众人围坐在院子里的圆桌旁,桌上摆着刚出锅的粽子,还有王元珊带来的蛋黄酥、王丽买的酱鸭。

苏木拿起一个肉粽,剥开粽叶,糯米裹着油亮的咸肉和流油的蛋黄,咬一口,咸香四溢,满是满足。

沈亦舟也拿起一个蜜枣粽,慢慢剥着,还不忘给苏锦递了张纸巾“小心点,别沾到手上。”

正吃着,邢梦洁抱着呆胶布来了,手里还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一叠照片。

“跟大家说个好消息,梅梅和花花被好心人领养了!”

她把照片分给众人,照片里,梅梅和花花正窝在柔软的猫窝里打盹,脖子上还系着小铃铛,看起来胖了不少。

“领养人是一对年轻夫妻,特别喜欢猫,还说以后会经常给我照片,让我放心。”

苏锦看着照片,笑得眼睛都弯了“太好了,以后它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不用在救助站挤着了。”

沈亦舟看着照片,突然提议“等暑假,咱们去救助站做义工吧,帮邢姐照顾小猫,打扫卫生,还能拍些小猫的日常视频,给咱们的公众号做内容,既能帮小猫找家,又能推广江南文化,一举两得。”

苏锦立刻点头“好啊好啊,我早就想去了,到时候咱们还可以带些猫粮过去。”

饭桌上,王丽又想起“考验”

沈亦舟的事,放下筷子问“沈小子,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跟小锦以后要是在不同城市怎么办?比如你研究生毕业要去杭州,小锦要回北京,总不能一直异地吧?”

沈亦舟放下手里的粽子,认真地说“我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

如果苏锦以后想留在乌镇,我可以申请调往乌镇的文旅分支机构,或者跟她一起创业做文化推广。”

“如果她想回北京,我也可以在北京找相关的工作,比如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或者跟江南文化相关的文创公司。

总之,我不会让她受委屈,也不会让我们一直异地。”

徐佳莹笑着拍了拍王丽的手“行了,别再为难孩子了,看他这么用心,这么有规划,咱们也放心了。”

她给沈亦舟夹了个蛋黄酥,“多吃点,以后常来家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不用这么拘谨。”

沈亦舟连忙道谢,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夜幕降临,苏木和徐佳莹一起把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口和窗户上。

翠绿的艾草和菖蒲在灯笼的暖光下格外鲜亮,散着淡淡的清香,驱散了夏夜的闷热。

苏锦和沈亦舟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头挨着头分享着一盒绿豆糕,偶尔传来阵阵笑声,像风铃一样清脆。

苏木靠在廊柱上,看着女儿的笑脸,又看了看身边正收拾碗筷的徐佳莹,心里满是安稳。

端午的烟火气里,藏着最踏实的幸福。

有家人在侧,有朋友相伴,还有年轻人带来的鲜活气息,这些细碎的日常,串联起了生活最美好的模样。

这时,苏木的手机响了,是秦玉明来的消息“苏总,《梅下花事》短剧的预告片在网站上线后,效果特别好,带动小说点击量涨了三成,还吸引了二十多个新作者投稿,其中有几个写江南美食的,风格跟青竹很像,要不要重点培养?”

苏木笑着回复“重点关注,安排编辑跟他们对接,好好培养。”

他抬头看向夜空,虽然今天是阴天,没有星星,却有院子里的灯笼亮着暖光,映着满树的石榴花,比星光更让人安心。

不知不觉间,六月的乌镇已透着暑气,清晨的阳光刚越过马头墙,就把院角的梧桐叶晒得亮。

蝉鸣声从树枝间钻出来,伴着巷口早点铺的吆喝声,凑成了夏天的序曲。

苏锦背着帆布包站在院门口,帆布包上挂着沈亦舟送的桃木梅挂坠,手里攥着一份打印好的“暑期兼职计划表”

,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每天的工作内容。

筛选稿件、整理作者资料、跟编辑对接,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

“等久了吧?”

沈亦舟拎着两个油纸袋从巷口跑过来,额角沁着薄汗,却笑得格外明亮。

“刚才在包子铺排队,老板说今天的肉包加了新调的笋丁馅料,特意多买了两个,你尝尝。”

他从袋子里拿出一个还冒着热气的肉包,递到苏锦手里,又掏出两杯冰豆浆,“豆浆是刚冰过的,天热,喝这个凉快。”

苏锦接过肉包,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混着笋丁的脆嫩在舌尖散开,眼睛瞬间亮了“比昨天的还好吃!

今天是咱们去木槿传媒杭州分公司兼职的第一天,可别迟到了,秦经理说早上要跟我们对接工作。”

两人并肩往车站走,脚步轻快,路上还在小声讨论今天的分工。

最新小说: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敌国 从宠物店开始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绝对权力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箱子里的战锤4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