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琰再次向男子拱手道谢:“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在下萧琰,不知公子高姓大名,日后也好报答。”
男子看着萧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我姓赵,单名一个顿字,你不必放在心上。”
萧琰心中一动,“赵顿”这个名字,他似乎在哪里听过,可一时之间却又想不起来。他正欲再问,却见赵顿转身对身后的侍卫吩咐道:“把他扶上马车,先带回府中休息。”
侍卫应声上前,萧琰连忙说道:“赵公子,不必麻烦了,在下自己回去就好。”
赵顿摆了摆手,说道:“天色已晚,城外不安全,你一个书生独自回去,我不放心。再说,我还有些事情想问问你,你就随我来吧。”
萧琰见赵顿态度坚决,也不好再推辞,只好跟着侍卫上了马车。
马车行驶得很平稳,车厢内铺着柔软的锦缎,角落里还燃着一个小巧的暖炉,驱散了深秋的寒意。萧琰坐在马车里,心中满是疑惑,这个赵顿究竟是什么人?他不仅能轻易震慑住张府的人,还拥有如此奢华的马车和众多侍卫,身份定然不简单。
没过多久,马车便停在了一座宏伟的府邸门前。萧琰跟着赵顿下了马车,抬头望去,只见府邸的大门上方挂着一块金匾,上面写着“秦王府”三个大字。
萧琰心中大惊,他终于想起了“赵顿”这个名字。传闻秦王李顿是当今圣上的弟弟,手握重兵,战功赫赫,在朝中威望极高。只是秦王一直以“赵顿”为化名,在民间行走,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没想到自己今日竟然遇到了秦王,还得到了他的出手相救。
萧琰连忙跪下,恭敬地说道:“草民萧琰,参见秦王殿下!方才不知殿下身份,多有冒犯,还望殿下恕罪!”
李顿连忙上前扶起萧琰,笑着说道:“萧先生不必多礼,我既然用了化名,便是不想让人知道我的身份。今日之事,纯属巧合,你不必放在心上。”
说着,李顿便带着萧琰走进了王府。王府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处处都透着一股皇家的气派。萧琰跟在李顿身后,心中既紧张又好奇。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竟然能走进秦王的府邸。
两人来到一间书房,李顿示意萧琰坐下,随后便有侍女端上了茶水和点心。李顿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问道:“萧先生,听你的口音,不像是长安本地人,不知你是从哪里来的?来长安又是为了何事?”
萧琰放下茶杯,拱手道:“回殿下,草民是江南苏州人氏,此次来长安,是为了参加明年的科举考试,希望能金榜题名,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李顿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道:“好!有志气!江南自古便是文风昌盛之地,萧先生能从江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想必学识定然不凡。只是如今长安城内,权贵当道,寒门子弟想要出头,并非易事。萧先生在长安这些日子,可有遇到什么困难?”
萧琰闻言,心中一暖。他没想到,秦王竟然如此关心自己一个寒门书生。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说道:“回殿下,草民初到长安,人地生疏,如今还在城外的破庙里栖身,平日里只能靠在书坊帮工维持生计。至于科举之事,草民虽然有信心,可也担心会受到权贵的打压,无法公平竞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九十一章秦王出面解危机(一)(第2/2页)
李顿闻言,眉头微微皱起,说道:“竟有此事?张大人身为户部尚书,掌管朝廷财政,本该为朝廷选拔人才,可他的下人却如此嚣张跋扈,欺压寒门书生,实在是可恶!萧先生放心,此事我定会查明,还你一个公道。至于你的住处和科举之事,你也不必担心,我会帮你安排妥当。”
萧琰闻言,心中感激涕零,连忙跪下说道:“多谢殿下!草民无以为报,日后若能金榜题名,定当尽心竭力,为殿下效力,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顿再次扶起萧琰,笑着说道:“萧先生不必如此客气。我身为秦王,为朝廷选拔人才,为百姓谋福祉,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你有才华,有抱负,只要好好努力,定能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日后若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