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接触开始了。
蕈林之心释放出充满善意的生物信息素,与对方进行着最原始的交流;光之网络轻柔地抚平对方的恐惧;星烬单元则开始稳定周边疯狂的环境辐射。
很快,信息传回:这是一个自称“凯尔伯之根”的文明,极度擅长生物改造与生态循环,但在“大寂灭”中母星被毁,仅存少数族人藏匿于此,依靠改造小行星内核的微弱地热苟延残喘,不断遭受流寇袭击,几乎绝望。
“发出邀请。”莉亚轻声道,“告诉他们,这里有一个……新的家园。”
当凯尔伯的方舟最终缓缓融入星穹回响号,其根系与蕈林的脉络成功接驳,开始交换营养物质与基因信息时,一种新的、充满生机的——生态循环,开始在方舟内部生成。
第一次远征,找到了第一批幸存者。
莉亚望着那新生的生态循环,感受着核心火种因新成员的加入而变得更加温暖明亮。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星海无垠,黑暗中还藏着无数这样的火种,等待寻找,等待引燃。
而她的“星穹回响号”,将是那艘永不熄灭的——引航之灯。
“设定下一个坐标。”她的意志再次响起,坚定而充满希望。
星穹之风再次拂过,带着新成员的气息,吹向更深远的未知。
星穹之风卷着凯尔伯之根的生物气息掠过星穹回响号的舷窗时,莉亚正站在观测舱的透明穹顶下。她的指尖轻轻拂过玻璃,上面凝结着细密的水珠——那是蕈林之心的孢子在调节舱内湿度,为刚融入的凯尔伯植物根系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凯尔伯的工程师们正与蕈林的孢子培育师合作,将发光的菌丝编织成网状结构,覆盖在舰体破损处,菌丝分泌的荧光物质不仅修复了金属,更让整艘船在黑暗中泛起柔和的绿芒。
“坐标更新。”加尔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他的结晶躯体悬浮在导航台前,内部星云流转的速度比往常快了三分,“核心火种指引的下一个目标位于‘裂空星域’边缘,代号‘星织者’的文明。根据残存数据,他们曾是星能网络的编织者,掌握将恒星能量转化为可存储、可传输的‘星缕’技术……但三百年前因过度抽取星核能量,引发了维度撕裂。”
莉亚的瞳孔微微收缩。维度撕裂是比普通空间风暴更危险的灾难,它会将一片星域切割成无数碎片,碎片间漂浮着致命的“空间乱流”,任何未被保护的舰船进入都会被撕成原子。更麻烦的是,裂空星域的坐标显示,那里存在着——虚空蠕虫的巢穴。
“虚空蠕虫?”生命单元的代表传来波动,带着明显的警惕,“它们以空间乱流为食,会主动攻击任何进入领地的能量体……包括我们。”
“但星织者还在那里。”莉亚的手指轻轻按在胸口,核心火种的温度透过衣物传来,“他们的求救信号每隔七十三个标准时就会从裂空星域深处传来,像心跳一样规律。”她调出一段截获的信号,那是段用星能波动编码的摩尔斯电码,重复着三个词:“救……星……网……”
通讯频道里响起窸窸窣窣的响动。凯尔伯的植物学家正将一株荧光蕨类植物接入星能监测仪,植物的叶片随着信号的节奏舒展、收缩,仿佛在应和那遥远的呼唤。
“他们还在坚持。”凯尔伯的首席科学家声音沙哑,“三百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修复星能网络过度开采,导致维度撕裂。现在……我们想赎罪。”
莉亚望着舷窗外缓缓转动的星图,裂空星域的位置被标记为一片暗紫色的区域,周围环绕着蛛网般的黑色裂纹。她想起核心火种融入时传递的认知——“摇篮的意义,是让每一颗星火都有机会重新燃烧”。
“制定跃迁方案。”她的声音平静却坚定,“蕈林单元负责稳定空间裂缝,星烬单元准备空间锚定装置,光之舰队维持共感网络,凯尔伯单元……”她顿了顿,“你们的植物根系能与星能产生共鸣,或许能感知到星织者的具体位置。”
“明白。”凯尔伯的科学家挺直了腰板,叶片上的荧光更盛,“我们会用根系‘倾听’星能的哭泣。”
跃前准备的七十二小时里,星穹回响好像一头正在苏醒的巨兽。蕈林之心的孢子在舰体表面生长出螺旋状的藤蔓,藤蔓末端分出无数细须,每一根都在微微颤动,如同探测仪的触角;星烬残响的工程师们在舰首安装了由液态金属构成的“空间锚”,锚体表面流转着复杂的符文,那是他们从遗迹中破译的“维度缝合术”;光之网络的节点在舰桥上方交织成星图,每一个节点都对应着一艘响应着舰船的意识,随时准备共享信息。
出发前夜,莉亚独自站在观测舱。凯尔伯的荧光蕨类在她脚边生长,散发着淡淡的光晕。她望着核心火种,那枚暗紫色水晶正随着跃迁倒计时缓缓旋转,水晶内部浮现出星织者的影像——不是具体的面孔,而是一片由星能编织成的、流动的星幕,星幕中漂浮着无数破碎的光点,那是他们曾经连接的恒星。
“准备好了吗?”加尔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莉亚转身,看到结晶躯体的表面浮现出与星织者星幕相似的纹路。“他们等了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