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
丹田内,金色道花轻轻一震,花瓣边缘那丝不易察觉的“浮气”
被悄然涤荡,灵力的流转变得更加沉静、凝实。
原本略显“疏松”
的道基,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坚韧的“胶质”
,变得更加密实、稳固。
如同堤坝夯实了地基,足以承载更浩瀚的江河。
没有丝毫停歇,二人道心澄澈,携手踏入中间那扇散着深邃、睿智紫色光晕的“至理共悟”
之门。
门后,是一片无垠而宁静的“至理之海”
。
这里没有声音,没有实体,只有无数半透明、如同水晶碎片般的“理之碎片”
,在虚空中静静悬浮、缓缓自转。
每一块碎片上,都以大道纹路铭刻着一句亘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散着奋进不辍的刚毅;“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流淌着包容承载的宽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闪烁着顺应时势的智慧;“大道至简”
沉淀着返璞归真的纯粹;“道法自然”
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玄奥……
这些碎片看似独立,彼此间却有无形的“理络”
相连,构成一张覆盖整个意识空间的、庞大而精妙的智慧之网。
在这片理之海的中央,悬浮着一块最为古朴、最为巨大的“理之基石”
,其上以大道符文镌刻着“万物之理,殊途同归”
八个古朴大字。
然而,这八个字中,有过半数黯淡无光,仿佛蒙尘的明珠,等待着被智慧之光照亮。
“‘至理共悟’,非是独坐穷经,而是要与道侣共享智慧,交织心念,共同点亮这万理归一的基石。”
叶昭凤心有所感,伸出纤手,轻轻握住一块刻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的碎片。
刹那间,无数关于“柔韧”
、“不争”
、“润泽”
、“处下”
的意境与感悟,如同清泉般流入她的识海,与她“涅槃守护”
道意中那“默默滋养、无私奉献”
的部分深深共鸣。
楚凡亦探手取过一块刻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的碎片。
瞬间,一股“革新”
、“进取”
、“生生不息”
的磅礴意念涌入心神,与他“王道守护”
中“励精图治、革故鼎新”
的信念紧密相连。
他们各自在理之海中徜徉,凭借着道心感应,收集着与自身秉性、道意最为契合的理之碎片。
叶昭凤身边,汇聚的多是“厚德载物”
、“仁者爱人”
、“守静致柔”
等蕴含慈柔、包容、静守之意的至理;楚凡周身,则环绕着“自强不息”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等充满刚健、奋进、变革精神的碎片。
然而,当他们将各自收集的碎片力量引向中央的理之基石时,却现——叶昭凤的碎片仅能点亮“万物”
、“之”
、“同归”
等少数几个字,而楚凡的碎片则点亮了“理”
、“殊途”
、“归”
等另外部分。
基石依旧大半黯淡,光芒零落,无法连成完整的真意。
“看来,独善其身,无法窥见大道全貌。”
叶昭凤若有所悟,她将手中那块蕴含着“水利万物而不争”
真意的碎片,郑重地递到楚凡面前,“凡,试试感受这份‘不争’与‘善利’。”
楚凡接过碎片,闭目凝神。
起初,他习惯性的强势与“不争”
的柔韧格格不入,心神微感滞涩。
但他放下成见,细细体悟那“不争”
背后的宏大与智慧——非是怯懦,而是不执着于一时得失的远见;那“善利”
之中蕴含的,是成就他人从而最终成就自己的格局。
这与他以往认为守护必须依靠绝对力量和权威的观念,形成了奇妙的互补。
当他彻底理解这份真意,并将其融入自身道心,再引向基石时,那原本黯淡的“不争”
二字(虽未直接刻出,但其意已融入“归”
字真意),仿佛被注入了活力,使得“归”
字的光芒骤然亮起了一分。
同样,楚凡也将自己领悟的“自强不息”
碎片递给叶昭凤。
叶昭凤静心感悟其中那股永不满足、不断越的奋进精神。
她意识到,自己的“守护”
若只停留在被动抵御和慈柔滋养,缺乏这份主动进取、自强不息的内核,终将在更大的危机面前力有不逮。
守护,需要慈母的胸怀,亦